10月6日,国庆长假进入到倒计时。正当人们享受着假期最后的悠闲时,一场特别的“接龙”正在恩施州中心医院“核酸采样工作群”悄然展开。
当天上午11点半,医院接到恩施市疫情防控指挥部通知,将在下午对城区内居民展开全员核酸检测,需紧急调配一批医护人员进行核酸采样。
“我报名!”消息在微信刚刚发出,泌尿外科护士陈淑第一个响应。
“我在建始,现在马上往回赶。”
“我在咸丰,也正在回来的路上!”
紧接着,正在外县老家休假的妇产科护士陈一倩和万媛接到通知后立即放弃休假向恩施赶来。
随后,回复报名参加的信息在群里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全院护理人员纷纷放弃假期支持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当天中午1点半,300余名护理人员便集结完毕,再一次奔赴全市各核酸采样点。
截止10月7日,该院共派出护理人员1000余人次参与核酸采样工作,共采集核酸标本160万余份,并已储备一支90人的队伍随时待命支援来凤县核酸采样工作。
自9月初恩施突发疫情以来,这样的故事在恩施州中心医院已屡见不鲜。
“当你80岁时回忆起还会泪流满面的经历,一定要记录下来。”这是支援来凤县核酸采样队的一员——新生儿科护士秦颖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的文字。9月20日,秦颖和队友们坐上了前往来凤的大巴车。秦颖忍着大病初愈身体的不适颠簸了6个小时的车才来到她所负责的白水泉村。除了在卡点采集外,对于那些腿脚不便的村民,秦颖和同事们还要进行入户采集。穿着厚重防护服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让秦颖感觉快要窒息。村里的干部及驻村干部都很给力,能迅速地召集村民们来做核酸,关心医护人员防护服穿久了,身体不舒服。每次结束后,村里的大姐就会给她们倒一杯热水,村支书说:“我要记得你们每一个人的名字,白水泉村的发展史上必须有你们的名字!”
护理培训生黄魏从9月中旬开始被安排到小渡船工具厂片区负责核酸采样,该社区属于中高风险区域,工作人员全部采取上门的方式采集核酸。
社区有一位七十多岁的独居老人,无子女照顾,因为年纪大听力不好、行动不便,经常需要敲门很久才会开门。一天黄魏和社区工作人员上门采核酸时敲门很久无人应答,于是他们将该单元采集完之后进行第二次敲门,老人还是没有开门。黄魏当即便与社区的志愿者和信息采集员下楼找到该社区的负责人,考虑到老人年纪大,存在发生意外的风险,大家商议后决定报警。在等候警察来的时候,黄魏再次上楼敲门,值得庆幸的是这次老人把门打开了,没有发生意外。
事后从老人嘴里得知,大家之前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前两次敲门时老人确实是因为头晕吃药后躺在了床上,第三次敲门时老人身体刚刚缓和过来。老人听说黄魏他们担心出事还报了警时,向黄魏竖起了大拇指:“小同志,真负责!”
消毒供应中心护士刘洋负责宏城街网格封控区的核酸入户采样。在给一户居民采样时,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一辆停靠在街边的重型摩托车毫无征兆的倒向了刘洋,把她重重地压倒在地。当社区工作人员把她扶起来后,她强忍住疼痛摆了摆手说“我还好,可以坚持”,然后一瘸一拐的继续完成了该封控区的采样工作。事后她说,当时只是想着一定要把工作完成,不能给大家添麻烦。
9月11日,凌晨五点,中医部骨伤科护士刘宇菲已经和所有采样人员一样踏上了前往核酸采样的路程,唯一不同的是恰好这一天是她女儿满周岁的日子。为了宝宝的第一个生日,她做了很多准备,订好生日蛋糕,买了“抓周”的纪念品,提前照了全家福。可是,一切计划都被突然袭来的疫情打破了。辖区中不乏有行动不便的居民,为了确保“应检尽检、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在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带领下,她又深入辖区为行动不便、高龄老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上门核酸采样服务。
“我身体不好,不方便走动,幸好有你们到家里来给我检测,不然我还不知道怎么办呢,非常感谢你们。”一位行动不便老人感动地说。他的家属也表示:“这大热天的,你们到处上门服务,真是太辛苦了,感谢你们的付出,我们一定能挺过去!”
10月9日,这支队伍再次组织60人。在该院党委书记李拓、院长琚兆清、副院长王在平、宋秀胜充满关切的目光中踏上了增援来凤县核酸检测的征程。
当疫情袭来时,当城市“静默”时,永远有着这样一群人:当组织发出号令时,他们都将放下个人的一切,就算是身心俱疲,也会心怀责任,披甲前行,百战不殆,不辱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