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 祝您健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

当前: 首页 > 新闻 > 医院要闻 > 正文

医院要闻 科室快报 业界资讯 媒体关注 光荣榜

致敬!核酸检测实验室里的“大白”英雄

  • 2022-10-10
  • 刘铁强 杨名
  • 恩施州中心医院
  • 字体

  在9月的恩施市疫情防控中,无论是支持疫情防控工作的市民朋友,下沉社区的党员志愿者,还是逆行出征的白衣战士,都为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胜利做出了贡献,是我们的英雄。在核酸检测实验室,也有这样一群不为人知的英雄,他们身着厚厚的防护服,24小时连续奋战,与病毒赛跑。他们就是核酸检测员。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恩施市疫情发生后,恩施州中心医院根据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安排,第一时间投入疫情防控工作。面对每天繁重的核酸检测任务,恩施州中心医院核酸检测人员日夜奋战在PCR检测实验室、移动方舱实验室和气膜实验室。他们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地检测新冠病毒样本,为恩施市疫情防控工作提供及时可靠的数据支撑。

  “9月6号,院疫情防控指挥部第一时间就对一院三区的核酸检测力量进行整合,确保检测结果的及时性和阳性检验的正确率。”该院西医部临床检验中心主任李宗清介绍说道。

  核酸采样、样本签收入库、试剂准备、样本加样、点样、扩增、审核报告、报告发放,是核酸检测的全流程。核酸检测员段雨函介绍说,核酸样本从入库到核酸检测报告发放,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经历7个流程。尽管流程繁琐,但为了安全准确,对待每一份样本都要一丝不苟。

  从9月10日进入移动方舱实验室,到9月22日移动方舱实验室休舱,段雨函和另外11名队员采取24小时轮班倒制度,加班加点,夜以继日。“早一分钟出结果就能早一点发现病毒,早一分钟控制传播范围,减少群众的感染风险。”段雨函始终记得,9月14日那天,因为工作量增加,她和队员们从晚上6点一直工作到次日上午10点,连续工作长达16小时。“穿着防护服,不能喝水、不能上厕所,真的是挑战生理极限。但这是我们的任务,当时就一个信念支撑着我们:尽快清零让大家早日回到正常生活轨道。”在完成移动方舱实验室的核酸检测任务后,段雨函又和队友们转战气膜实验室继续工作。

  作为曾经支援过天津、上海的核酸检测员,谭倩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先后进入PCR检测实验室、移动方舱实验室和气膜实验室,并圆满完成任务。刚开始的几天,由于人手少,支援力量暂未到位,谭倩就和队员们每天只睡四个小时,挤出休息时间加班加点完成检测任务。

  高强度的检测任务可以凭借毅力坚持完成,但最让谭倩揪心的是,自己刚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因生病住院,孩子父亲此时也下沉到社区,孩子全靠爷爷奶奶在院陪伴。“特别心疼孩子,这么小却那么懂事,在视频里不哭不闹,还给我加油。”每次抽空和孩子视频完,谭倩总能浑身充满力量继续投入工作,因为她知道,在这个城市里,还有更多的父母和孩子渴望疫情早日过去,回归正常生活。

  戴万案,医院金龙院区临床检验中心主任,从9月5日开始,他在兼顾科室日常管理工作的同时,连续一个多星期昼夜奋战,优化工作流程,协调人员和物资,指挥协调参与移动方舱核酸检测工作,驻守科室、方舱长达17天。在他和队员们的努力下,截至9月25日,移动方舱实验室共检测标本81225管,筛查130万余人次,实现了阳性检验正确率100%、无污染事件发生、检测人员零感染的目标。

  向田,西医部临床检验中心副主任,按照医院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安排,9月24日负责PCR检测实验室工作。“那时候每天都是5000管左右的样本量。大家就两班倒,机器24小时不停歇。”全城解除“静默”管理之后,为支援来凤县核酸检测以及隔离点核酸检测和全城核酸样本大筛查,向田和一院三区的核酸检测队员们一起,放弃国庆休假,完成所有核酸检测任务。

  平凡中见伟大,坚守中见精神。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中有“我是党员我先上”的共产党员谭倩、肖琴、周慎、杨婷、张云、李宗清、向田、李叶静,有两个孩子的妈妈杨芳、廖韦,有“90后”谭海蓉、姜维维、杨婉怡、陈帆、黄曦、胡英、刘妮、王闻达、朱璐、高丽、范世驹、朱江、何萍、涂晓雪。面对连续超负荷的工作,他们无人退缩,衣裳湿透了,手指磨破了,他们毫不在意,他们是争分夺秒、坚持再坚持的“大白”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