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武陵山区域医疗中心的根本意义在于“解决区域内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问题”。
虽然“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症结非一家医院所能解决,但州中心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却认为,加快各专科业务建设步伐,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对一所政府举办的公益性医院仍然大有可为。于是,该院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果断作出了“凝心聚力,抢抓机遇,把恩施州中心医院建设成为武陵山区区域医疗中心”及“实行战略转型、调整经济结构”的科学决策。
2011年5月,州中心医院新一届领导班子一到任,即以“三大结合”推动管理观念的转变:将各项活动与创先争优活动有机结合,大力弘扬大公无私和甘于奉献精神;与治庸问责、廉洁从医从业树新风等行业作风建设活动有机结合,积极倡导爱岗敬业、廉洁行医意识;与三甲医院复审、创建优质医院等卫生系统开展的其它专项工作相结合,主动转变服务模式和理念。
5月27日,该院正式启动“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工作”活动。随后,该院在中、西医两部再次召开动员会,层层动员,各临床科室主任还与院领导签订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责任状。
结合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的突出问题和重点环节,该院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教育培训、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技术支撑体系和监管体系、认真落实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制度、切实做好合理用药和细菌耐药监测与评估、对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查和细菌耐药实行动态监测、加强抗菌药物购用管理等综合手段和措施,加大力度,集中治理。同时,结合实际,大刀阔斧对抗菌药物遴选目录进行筛选,规定了用药范围;对临床使用量过大、排名前10位的高档抗菌药物实行二次招标,重新确定价格;对药剂人员、临床医生进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处方资格培训与考试,限定了用药资格。
8月26日,该院又启动“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工作,强力推行科学规划医疗机构设置、严格大型医用设备准入等12项举措,严格执行“四合理”制度——
合理检查,重复检查需审批:首次检查可由诊治医生根据病情决定,二次检查必须报科主任批准,再次检查须填写审批表并报院医务科批准,未经批准所作的检查费用由送检科室承担;
合理治疗,不增加患者负担:患者治疗阶段结束,医生应主动告知或建议患者出院康复;医生应根据患者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浪费和增加患者负担;患者病情稳定后,不能再按抢救患者方案进行治疗。
合理用药,高档药品需报告:原则上普遍使用每克10元至20元的抗菌素药物,超过此价范围,必须报科室负责人直至院医务科批准;患者出院带药必须与病情有关,不得随意开出其它药物。
合理收费,患者费用需审计:收费室对各科收费项目、收费标准进行认真审核,发现重复检查、使用高档药品等现象时,要及时与相关科室核对、纠正。
这一系列举措从源头杜绝了“大处方”、“大检查”,严防空收费、多收费和乱收费,有效揭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当年,该院的住院患者平均费用下降800元,普通门诊病人人均费用下降2元;药占比下降至卫生部规定的标准以下。
在严格执行“四合理”制度的同时,该院针对医保和新农合管理的不同特点,制定并实施了医保管理“三控制一申报”制度和新农合管理“两补三控制”制度,从源头严防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医保“三控制一申报”即:严格控制病人药品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手术病人控制在总费用的35%以内,非手术病人控制在总费用的50%以内);严格控制住院总费用(科室住院总费用必须在上半年的基础上下降30%);严格控制营养性药品和辅助性药品的使用、禁止使用非治疗性药品;特殊耗材必须在向相关管理科室申报并获得批准后方可使用。新农合“两补三控制”即:对已联网的县市参合农民实行现场直补;按各县市制定的标准对参合农民实行保底补偿;控制药品费用比例;控制自费项目;控制人均费用。
这两项制度推出后,通过严格控制药占比和人均费用,该院住院病人人均费用大幅降低,得到医保及新农合管理部门的肯定和认可,赢得广大病友的信赖和好评。由于对州直医保的管理措施得力,临床科室很抓落实,临床医生严格把关,较大程度地减少了州直医保费用统筹安排超定额的赔付。
猛药治顽症收到了良好的成效。2012年2月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作为三甲医院的该院住院患者日均费用却比同城医院低130元,远低于省内同级医院。
先进的医疗技术和良好服务,再加上费用低廉,医院赢得了患者的信赖。2011年在群众就医负担大幅降低的情况下,医院的经济收入却同比增长了23%以上。从今年1月份以来,该院日均住院人次和门诊人次均在高位运行,各科室均处于住院“一床难求”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