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对服务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州中心医院医护人员以南丁格尔精神为指引,用贴心服务,温暖着患者。用忘我的奉献,不断书写着一个个拯救生命的佳话。打造了优质服务品牌,丰富了区域医疗中心内涵建设。
“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句话是近代护理创始人——英国护士南丁格尔倡导的崇高人道主义精神。她提倡用“四心”去对待每一位病人: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1854—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英法联军与俄军发生激战,南丁格尔率领38名护士奔赴前线,奋不顾身地救死扶伤,使死亡率下降到2.2%,这一事迹迅速传遍了欧洲。
今天的恩施州中心医院,同样有着一群富有南丁格尔精神的医护人员,她们用贴心服务,温暖着患者。她们用忘我的奉献,不断书写着一个个拯救生命的佳话。
记者见证:导诊护士一天回答数百人咨询
“肝胆科在几楼?”、“核磁共振在哪儿做,要好久才能拿到结果?”、“办理新生儿出生证,你们医院要哪些资料?”、“眼科的李家璋主任哪天出诊?”2月24日上午,记者在恩施州中心医院导诊岗位旁站了5分钟,导诊护士兰力共接受了8名患者的相关咨询。
虽然已近3月,但仍未见大地回暖的迹象。一楼大厅导诊岗的护士每天直面大门外飕飕扑进来的冷风,身着单薄的工作服,用微笑和悉心引导为就诊的人们提供热情服务。导诊护士共有19名,她们分别在一至三楼为患者提供各种咨询与就医引导,她们每天要站着服务8至10小时。“人多的时候,我每天要向数百人提供导诊服务,因为讲话太多,我每天要喝6大杯开水。”兰力告诉记者。“我的同事好多都因讲话太多得了咽炎,冬天,大厅里90%的导诊护士都会感冒。”
“你真是位好医生啊,这么一点心意你都不收下,让我怎么能心安哟。”说着,病床上的患者双手紧握州中心医院医生李锦貌的手,感激不尽。这是记者2月22日跟随医生检查病房时,碰到的一幕。
这名患者姓向,他因为胆结石并发胆囊炎,2天前刚刚由医生李锦貌主刀施行手术,成功切除胆囊。“手术进行得比较艰苦,因为患者的炎症太重。成功手术后的当天晚上,我去病房看望患者,我在病床前跟他交流时,他突然往我的衣兜里硬塞500元钱,然后一个劲地捂着。考虑到他刚做手术,当时也就没有强硬拒绝。”李锦貌事后给记者讲起刚才碰到这一幕的原委。“之后,我就把这500元钱充当了他的医疗费。”
医护讲述:爱心施护撑起病人生命绿荫
她叫朱珠,是州中心医院产科护士,也是今年1月份由住院患者评定的“最满意护士”。2011年11月,朱珠为一名生产试管婴儿的产妇提供了悉心照料,夫妇俩倍感温暖,给医院送来了一面锦旗。记者眼前的这面锦旗上写着:“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服务热情、护理精心。”
“这是一名来自巴东的孕妇,由于没有生育能力,是在武汉做了试管胚胎植入后,到我们这里来生产的。在产前的2个周,我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照料她。”朱珠说。“由于是试管婴儿,所以在护理中必须百倍细心。我要求孕妇在睡觉时必须把床栏挡起来;洗澡时必须穿防滑拖鞋,帮助调好水温;产前每天要吸三次氧,一次一小时,防止胎儿宫内缺氧;每隔两小时,我就给她听一次胎心音......当顺利产下一对双胞胎后,她和她的家属对我们护士感激不尽。”
2月22日,记者来到州中心医院120急救中心采访,护理组组长唐恩生清楚地记得:“2011年,急救中心出诊3497车次,平均每天接近10车次,接诊病人2937人,比上一年多接诊718人。”唐恩生说:“急救中心的护士只有26人,必须24小时轮班待命,工作量可想而知。”
护士成凤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她急救的故事:“2011年11月,利川至恩施的高速公路上,一辆大货车因刹车失灵,与前面另一辆大货车相撞,两车中间是一辆警车。我们赶到现场时,见到中间的警车被撞得只有一米长了,一名高速巡警被卡在车上,只有微微一点呼吸,皮开肉绽,血肉模糊,左大腿断裂,露出骨头,路上一大摊血。”
“这样血腥和危急的场面,我们经常要面对。我以最快地速度为警察包扎、止血、建立静脉通路、吸氧,然后用夹板将断腿固定上。由于失血过多,伤势严重,当我在返程的救护车上为这名警察上完心电监护,我才发现,自己的衣服、帽子、鞋子、裤子全都沾满了鲜血。接回医院后,胸外科、骨科两科的医生联合对这名警察进行了10多个小时的手术,最后终于拯救了他的生命。当我得知这个结果,感到非常欣慰。”
2月28日上午,记者来到州中心医院中医专家门诊采访恩施州中医大师庞良泉,虽然已近中午12点钟,他的诊室内外仍然是人满为“患”。庞良泉13岁拜于名师,18岁便取得行医资格,后来又到高校深造,如今已在州中心医院工作32年。他常常开出的处方只有几十元,却能手到病除。
庞良泉说:“一个医生想成为受患者欢迎的仁医、大师,不是看他挣钱的多少。我对自己的标准就是三条,一看治愈率,二看治疗时间,三看治疗费用。有钱的人,毕竟只是少数,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都还有大量贫困的人。所以我开药,费用是就低不就高。”
记者采访过程中,一位姓陈的患者对记者说:“因为妇科出血,在别的医院花了5000多元都不见效,在庞医生这里只开了3副中药,才花了129元,现在好得差不多了。”一位姓孙的患者家属说:“我老婆因为甲状腺肿瘤,花了1万多元没见好转,心情坏到了极处,天天以泪洗面。后来,通过别人介绍到庞医生这里来,只给我们开了不到2000元的药,现在康复得非常好,我们全家人都感觉庞医生是当世华佗。”
领导声音:视病人如亲人
州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李元红说:掌握尖端的医疗技术还不能算是一个好医生,有了良好的医德,一个医务人员的人生价值才能完整体现。对医护人员个体应该这样要求,对一所医院和一支医护人员团队而言,“德艺双馨”更为重要。
区域医疗中心和区域内各族群众就如水和鱼的关系。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离不开群众对医院的信任和支持。除了医疗服务技术之外,医德医风是医院赢得群众信赖的重要环节。
在恩施州中心医院,优良的医德医风已经成为该院的一块“金字招牌”。长期以来,恩施州中心医院视患者的信赖为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把医德医风当品牌经营,千方百计提高服务质量,弘扬了清风正气,赢得了患者信任,营造了和谐的医疗环境。这既是对“仁医仁术”的生动诠释,也是对“尊重生命”的具体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