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 祝您健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

当前: 首页 > 新闻 > 医院要闻 > 正文

医院要闻 科室快报 业界资讯 媒体关注 光荣榜

精进医术,看大病不必出山门(系列报道之六)

  • 2012-03-29
  • 铁强┃侯丹丹
  • 恩施州中心医院
  • 字体

  曾几何时,因为医疗技术的不发达,一些州内及周边地区重病、疑难病患者不得不为求医问诊北上南下,四方奔走。
  建设武陵山区域医疗中心的目的在于保障区域内各族群众的身体健康。对此,该院围绕打造医疗中心,不断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医疗技术实力,问鼎医术巅峰,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神话般的医疗传奇。让无数患者幕名而来,满意而归,圆了他们“不出山门、不花高价就能享受先进的医疗服务”的梦想,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记者见证:60分钟重新起跳“心”未来
  2月23日,记者经特别许可,在恩施州中心医院手术室见证了一台置换人工瓣膜的心脏手术。9时零5分,当记者“全副武装”走进手术室时,手术台上的患者已经全身麻醉。这是一名48岁的女患者,关于她的病因,手术资料上写着“风湿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正在进行的就是二尖瓣置换术。
  手术室里10多台各种医疗仪器上闪烁着显示患者生命体征的各项数据。手术台旁的推车上,井井有条的摆放着几十种手术器具。9名医护人员分工协作,各施其责,忙而不乱,为患者主刀的是恩施州心    胸外科领域唯一一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州中心医院心胸外科主任黄进启。
  9时06分,手术开始。随着手术步骤有条不紊的进行,患者的心脏出现在在手术医生的视野中;
  9时30分,在进行一系列的止血与辅助性工作后,开始对心脏直接“动刀子”;
  9时35分,成功将心脏泵血的“进口”与“出口”分别接上两根管子,与手术台边的人工心脏泵血机连接;
  9时36分,患者的血液循环与呼吸均由手术室的“人工心脏”与“人工心肺”代替工作;
  9时38分,在特殊药物作用下,患者心脏暂时停跳,以便对“静止”的心脏实施进一步手术;
  9时40分,开始“深入”打开心脏,切除患者病变的瓣膜;
  9时50分,开始将人工瓣膜“置入”;
  10时,开始对心脏缝合;
  10时10分,成功让心脏重新起跳,宣告手术成功,之后是一系列缝合。
  整个手术,从轻轻划下第一刀,到心脏的重新起跳,只用了短短60分钟。60分钟,患者获得了“心”的未来。下午6时,这名患者从麻醉中苏醒过来,感觉良好。次日清晨,开始进少量流食。

  医生讲述:敢于问鼎前沿医术
  “我今天还要进行2台心脏手术”,走下手术台,黄进启对记者说:“7年前,我们还不能独立进行心脏手术,现在,几乎所有高难度的心脏手术我们都能成功施行,我院心胸外科现在已是恩施州唯一一个心胸外科领域的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近几年,我们对700多位各种心脏病患者成功进行了手术,都是本院医生独立完成的,许多手术实例创造了奇迹。比如,我们曾对一位仅4公斤重的先天性复杂心脏病患儿成功进行了手术。在医疗界,心脏手术被分成三道坎。第一道坎是体重10公斤以下患者;第二道坎是8公斤以下患者;第三道坎是在5公斤以下患者。能对5公斤以下患者进行心脏手术的,目前在湖北省地市州级医院就只有我门医院。”黄进启还介绍:“我们实施的左腋下小切口动脉导管结扎术,切口不超过3厘米,全省没有第二家医院能做到,全国都很罕见。”
  恩施州中心医院眼科中心,是恩施州第一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连续两届在全省眼科临床重点专科评审中,始终保持着第一名的成绩。眼科主任李家璋在记者采访时说:“中华眼科学会主委赵堪兴是国际顶级眼科专家,在实地考察眼科中心后,他给出了‘这是我所见到的国内市州级医院中最好的眼科中心’的评价。这一评价标志着我院眼科的医疗实力已经居于全国一流梯队。”
  2月22日,李家璋告诉记者:“今天我看了下数据,从州内各县市及恩施毗邻的湘西、黔江等地赶来排队进行眼科手术的患者,已经预约了80多人。”对于为何有如此众多的眼疾患者前来求治,他举例介绍说:该院眼科多次成功进行过黄斑前膜手术,黄斑位于眼球的最底部,这项手术被称为“世界眼科禁区”。手术时,需要在眼球上打三个孔,第一个孔灌注平衡液,第二个孔让光纤探入照明,第三个孔让各种操作工具进入。这项世界上公认为难度极大的手术,州中心医院眼科中心却能不断突破。“我们一年要做3000多例各类眼科手术,迄今为止无一例失败。掌握了这么前沿的医疗技术,患者自然会作出正确的选择。”

  院长声音:建设武陵山区区域性医疗中心
  2011年5月该院新一届领导班子履职后,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明确提出“凝心聚力,抢抓机遇,努力把州中心医院打造成为省内知名、区域着名、国内知晓,医疗实用技术广泛推广、科研成果高效转化、高端人才汇集、重点专科富集、学科权威云集、医疗综合实力以及服务能力强的武陵山试验区医疗中心,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除省会城市以外的医疗技术集聚中心,架构起服务于鄂黔渝湘边区各族人民的现代化医疗技术平台”的战略目标和宏伟蓝图,使医院的发展在高的起点上又掀开了新的一页。
  2012年,按照省州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开展“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的相关要求,医院领导集体结合医院工作实际提出:以“建设武陵山区域性医疗中心”为主题,全力打好“三大战役”(西医部三级甲等医院、中医部三级甲等医院等级复审的“保卫战”;改进医疗质量、持续加强内涵建设、促进战略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持久战”;以项目建设为代表的“攻坚战”)。目前,医院全体干部职工正紧紧围绕这一实施方案,将该主题实践活动引向深入、推向高潮,不断向医院“三五规划”之“四化”(医院管理数字化、医疗服务人性化、医技人才博硕化、医疗技术微创化)建设目标迈进,推动我院科学快速发展。
  该院长李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院正在呈现出‘中年医生专家化,年轻医生博硕化’的格局。目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共已达10人,近300人担任省、州各级专业学术组织的常委、主委职务。3月31日,武汉大学与恩施州人民政府‘共建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的合作协议’将在州府签订,武汉大学将以支持恩施州中心医院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的方式走进武陵山,支持恩施州卫生事业发展。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在恩施州中心医院挂牌成立,必将充实医院从学术、技术到管理和服务的建设内涵,加快医院发展步伐,造福于武陵山区各族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