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 祝您健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

当前: 首页 > 新闻 > 医院要闻 > 正文

医院要闻 科室快报 业界资讯 媒体关注 光荣榜

国家级医疗资源下沉恩施 中西医结合共绘肿瘤康复新图景

  • 2025-07-08
  • 罗丽华
  • 字体

7月6日清晨,恩施州中心医院头颈乳腺肿瘤科病房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查房正在进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陈刚教授俯身细致询问患者感受,仔细诊脉,恩施州中心医院的年轻医生们凝神倾听、认真记录。病床边的轻声交流,流淌着中西医结合的智慧之光——这不仅是一次查房,更是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武陵山区的生动实践。

聚焦融合:共探肿瘤治疗新路径

当日上午,学术交流活动在恩施州中心医院正式启动。陈刚教授率领的顶尖团队与恩施同仁围绕“中西医结合助力肿瘤康复”这一时代课题,就抗肿瘤治疗、治疗副反应的中医处理、学科建设及科研探索等核心议题展开了多维度、深层次的研讨。




在抗肿瘤治疗领域,讨论尤为热烈。陈刚教授指出:“西医治疗是基石,精准直击病灶;中医则强调整体调节,改善抗癌‘内环境’。二者结合,不仅是战术上的叠加,更是战略层面的优势互补。”恩施州中心医院头颈乳腺科的医生们也分享了本地实践成果,特别是在利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减轻特定放化疗损伤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会场气氛活跃,两种医学体系在共同对抗肿瘤的目标下,积极探寻“1+1>2”的协同效应。

化解痛苦:中医智慧应对治疗副反应

如何有效管理肿瘤治疗带来的副反应,成为会议另一焦点。化疗后的顽固呕吐、骨髓抑制、手足综合症,放疗引发的黏膜炎症、口干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存质量与治疗信心。同济团队带来了前沿研究成果,重点介绍了中医药在防治这些不良反应中的独特价值——经严谨临床观察证实,某些经典方剂和特色外治法能有效缓解症状,为患者坚持规范治疗保驾护航。

“例如乳腺癌化疗后的患者,在引入特定中药药浴后,其难以控制的手足综合征、手脚麻木等症状显著缓解,治疗耐受性明显提升。”这些来自临床一线的真实案例,有力印证了中医药在管理副反应中不可替代的辅助作用,为更多患者带来了坚持治疗的希望。

筑基未来:强化学科与科研协作

交流不仅聚焦当下临床难题,更着眼长远发展。同济团队分享了在学科建设、科研探索、人才培养以及多学科协作(MDT)机制构建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双方深入探讨了如何依托恩如何设计高质量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试验?如何利用现代科技深入解析中医药抗肿瘤的作用机理?如何建立科学、普适的疗效评价体系?这些关键瓶颈问题被一一摆上桌面。陈刚教授强调:“唯有遵循科学规范,用现代语言阐明中医药的理论机制,中西医结合抗肿瘤研究才能行稳致远。”会场内思想碰撞,火花四溅,为未来的联合研究锚定了清晰方向。

床边实战:教学查房中的融合智慧

随后开展的教学查房中,陈刚教授团队深入病房,与该科医生共同对多位病情复杂、治疗棘手的肿瘤患者进行联合会诊。




面对一位经历多线治疗后病情进展、身体极度虚弱的乳腺癌患者,专家们围聚床边,细致检查评估。综合考量其肿瘤状况、体质评分、各项指标及强烈求生意志后,展开了深入讨论。西医专家在优化支持治疗、审慎评估后续治疗策略方面提供关键建议;中医专家则专注观察其面色、舌苔,详细询问身体不适,为其辨证拟定了个体化中药方案,旨在尽快改善全身状态,为可能的后续治疗创造机会。西医方案力求“精准打击”,中医思路侧重“修复战场、稳固根基”,两种视角在患者床前实现了有机互补。

整个查房过程,既是高水平诊疗的示范,更是宝贵的现场教学课堂。恩施的医生们抓住机会,就具体病例中中西医结合的切入点、用药时机选择、效果评估等实际问题踊跃提问请教。陈刚教授及其团队成员耐心解答,结合鲜活病例,将抽象的中西医结合原则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临床决策智慧。




此次同济医院与恩施州中心医院深度对接的学术交流,是国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着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大战略下的一个坚实脚印。对当现代医学与传统智慧在对抗肿瘤的战场上彼此照亮,一条以患者为中心、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温度的肿瘤康复新路径展开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