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 祝您健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

当前: 首页 > 新闻 > 医院要闻 > 正文

医院要闻 科室快报 业界资讯 媒体关注 光荣榜

乳管镜技术:安全无创 守护乳腺健康

  • 2023-04-24
  • 乳腺外科
  • 字体

乳房是人体重要的组织器官,尤其对于女性来说,它还承载着哺乳等生命延续的功能。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2021年1月初发布的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乳腺癌新发病例高达226万,首次超过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

生活中,有些人发现在轻微挤压或不挤压乳头时会溢出不明液体,担心是乳腺癌前兆,随即陷入恐慌。

“在我院,以乳头溢液为首要症状就诊的患者占乳腺疾病的3%至14%,发生率仅次于乳腺肿块和乳房疼痛。”州中心医院乳腺外科主治医师黎胤谋介绍。乳头溢液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病理性乳头溢液多与乳腺病变有关。因此,不论男性、女性,如出现乳头溢液,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经过乳腺专科医生问诊和体格检查,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需要进行乳管镜检查,明确病情后再对症治疗。

该院乳腺外科自2009年开展乳管镜检查业务以来,已为近1000名乳腺疾病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辅助诊断和治疗手段。近日,该院又引进了更为先进的电子乳腺纤维内窥镜检查设备,实现乳管镜技术的提档升级,将结合更加成熟的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有需求的乳腺疾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火眼金睛”——乳管镜技术

家住州城的王女士今年25岁,近期发现右侧乳头有不明液体渗出。一向注重健康的她马上到家附近的医院进行了乳腺彩超及乳腺钼靶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但乳头溢液情况持续不断,一直令王女士心有不安。

于是,王女士又来到州中心医院乳腺外科就诊,正好黎胤谋接诊。他根据王女士病情为其进行乳管镜检查,结果提示,其右测乳管内占位性病变,有乳腺导管内癌的可能性。王女士立即入院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病检结果提示,王女士为乳腺低级别导管内癌(恶性程度低)。

“所幸,患者及时接受了乳管镜检查,发现早期癌症并迅速治疗,避免了病情恶化。”黎胤谋介绍,王女士恢复良好,目前已顺利出院。

乳腺疾病主要有疼痛、包块和溢液等症状。其中,乳头溢液又分为生理性溢液与病理性溢液。生理性溢液主要包括妊娠期和哺乳期的乳汁分泌现象,口服避孕药物、镇静剂、抗抑郁药物等引起的溢液和绝经前后女性出现的少量溢液,一般不需处理。病理性溢液的常见病因则有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病、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等,乳管镜技术如“火眼金睛”一般,可精准判定病因,并可判断瘤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等,为进一步治疗和手术提供精确依据。

哪些乳头溢液需要引起警惕?

黎胤谋介绍,一般来说,血性或黄色乳头溢液患者,乳腺导管内肿瘤性病变的可能性较大;淡黄色澄清或浑浊乳头溢液患者,乳腺导管内慢性炎症可能性较大;清水样乳头溢液患者,乳腺导管扩张症等较轻微的乳管内炎症可能性较大。对于50岁以上的妇女有单侧乳头溢液的,应高度警惕其发生乳腺癌的可能性。

经过乳管镜检查后,有的乳头溢液患者可能仅仅是因为乳腺导管内有慢性炎症,经明确诊断后仅需随访或定期乳管镜下的药物冲洗即可。

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的患者,乳管镜可以对其反复观察,并作精确定位,保证手术位置的准确性,并缩小手术范围。

病变尚局限于乳腺导管内的早期乳腺癌,乳管镜则是最早能够发现其存在的检查手段,一经发现即可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乳管镜检查要注意什么?

乳管镜又称电子乳腺纤维内窥镜,是将超细光导纤维插入细如发丝的乳腺导管,对乳腺导管的管腔和管壁进行观察的微小内镜设备。能帮助医生在直视状态下迅速观察到乳腺导管病灶的位置、大小、表面形态、数目多少,对患有乳腺导管内恶性肿瘤的患者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此外,借助乳管镜器械通道,一些手术和检查器械还能直接进入乳管腔内进行治疗。

“乳管镜镜头直径仅0.7毫米,视野角≥70%,视向角0°,最远能深入六级乳管,能发现乳腺彩超、乳腺钼靶等检查不能发现的非常早期的乳腺乳管内病变,现已成为乳头溢血、溢液等疾病病因诊断的首选手段。”黎胤谋介绍,乳管镜是无创检查,不会对人体产生损伤,安全性较高。因此,乳管镜检查前,患者大可放松心态。检查过程中,患者可自行观看图像,了解病情。检查结束后无需换药,只需24小时内禁浴。

需要注意的是,处在乳头急性炎症期、经期、有较重内科疾病和检查当日发热的患者应避免做乳管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