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阳”、“又阳”、“再阳”后,怎么用药?恩施州民族医院(州中心医院中医部)药剂师提醒部分选择在家自行用药的轻中度感染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对症选择具有退热、止咳、止泻等作用的药物,以减轻躯体不适症状,促进病情好转。
常见建议用药清单
1.退热药: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大部分人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超过38.5℃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片(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退热。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儿童,体温达到38℃时就要开始用药,可以选择布洛芬混悬液等。用药期间可适当多喝水,并用温水擦拭身体,以促进体温降低。
2.止咳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可有不同程度干咳,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苏黄止咳胶囊、百合固金片等具有止咳作用的中成药,或者氢溴酸右美沙芬片、盐酸氨溴索口服溶液等西药,有助于缓解干咳症状。使用时不要急于求成而自行加量或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种类和药量。
3.止泻药:新型冠状病毒侵袭消化系统时可能出现腹泻、腹痛等不适。腹泻不止时需适当饮用温开水、淡盐水等,并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等药物,以减轻腹泻。也可在医生指导下联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口服补液盐溶液等药物,以减轻胃肠不适,预防电解质紊乱。
如果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鼻塞、流涕等不适,还可遵医嘱使用生理性盐水鼻腔喷雾器、呋麻滴鼻液等药物,辅助减轻鼻腔不适。
另外,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四季抗病毒合剂、连花清瘟胶囊、蒲地蓝口服液等具有清热解毒作用的中成药治疗,但需注意不能随意联用,否则可能因为药物成分叠加,容易诱发药物不良反应。
特别提醒:针对症状不能控制的中重度感染患者、儿童患者、老年人及孕妇等特殊患者,应及时就医,以免贻误治疗。
小心“肝”儿!
十大用药注意事项须牢记
尤其注意!切不可盲目用药。近日,因错误用药导致急性肝损伤入院,甚至危及生命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以下十大注意事项须牢记!
一、多种感冒药同时吃,有肝损伤风险!
【对乙酰氨基酚】
很多常见的复方感冒药包括中成药,都含有退热止痛效果,其中对乙酰氨基酚是最常见成分。这些感冒药一起混搭吃不仅不会加速病情的好转,反而可能因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加重肝脏代谢负担,甚至引起急性肝肾衰竭。
用药建议:
1. 切勿多种感冒药一起混吃;
2. 切勿吃了含对乙酰氨基酚成分的感冒药,还吃退烧药;
3. 不要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同吃,退热效果不会更好,还可能增加不良反应。
!!!当心以下搭配!!!
感冒药+感冒药:对乙酰氨基酚和某些成分超量,有肝损伤风险。
感冒药+退烧药:对乙酰氨基酚或有效成分重复,有肝损伤风险。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成分作用重复,加重不良反应。
自行在家用药时,一定要对照药物说明书,仔细查看有效成分是否存在重复,尤其注意“对乙酰氨基酚”字样。
二、部分感冒药有抑制神经作用,吃药后别开车
很多感冒药为了缓解打喷嚏、流鼻涕症状,会加入抗过敏成分,如氯苯那敏(扑尔敏)或苯海拉明。这些药物服用后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让人明显嗜睡、反应迟钝。
用药建议:
如果需要开车、操作机械、高空作业等,一定要注意避免吃含有上述成分的药物。也可以选择日夜分开的感冒药,只有晚上吃的药中含促眠成分,相对安全。
三、感冒药、退热药物吃了别喝酒,容易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头孢配酒,说走就走”已经深入人心。但实际上,还有很多药都不能和酒同服,尤其是家里囤的这波感冒退热消炎药。
酒精+对乙酰氨基酚
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痛、出汗过多、疲倦、增加肝损伤等。
发病原理:对乙酰氨基酚在体内会产生一种有毒的代谢物质,需要与体内的还原性谷胱甘肽等保护因子结合才能降低毒性。但饮酒会消耗体内的谷胱甘肽,对乙酰氨基酚产生的有毒代谢物无法与谷胱甘肽结合,会增加肝损伤风险。
代表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氨酚伪麻美芬片、酚麻美敏片、复方氨酚烷胺片(胶囊)、氨咖黄敏胶囊。
酒精+非甾体抗炎药
不良反应:胃痛、溃疡、胃出血甚至穿孔、呕血等。
发病原理:非甾体抗炎药会直接损伤胃黏膜。和酒精相互影响,代谢增加,损伤强度增大,从而增加出血和消化道穿孔的概率。
代表药物:布洛芬、阿司匹林、塞来昔布。
酒精+抗过敏药
不良反应:困倦、眩晕、反应迟钝、昏睡、昏迷不醒、呼吸和循环中枢受到抑制、血压下降、休克,严重者会使人呼吸停止而死亡。
发病原理:这些药物有一定的抑制大脑活动、抑制呼吸和心跳的作用,与酒精同服时,会加剧上述作用,且代谢减慢。
代表药物:含抗过敏成分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的复方感冒药,酚麻美敏片,复方氨酚烷胺片(胶囊),氨咖黄敏胶囊。
不仅是这三类药物,简单地说,酒精和药物的组合,一般就三个结果:增加酒精毒性、增加药物毒性、酒精使药物失效,无论哪个结果都会对身体产生或轻或重的不良影响。
用药建议:
我们绝大多数人都很难把控哪种药物和酒精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因此,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喝酒不吃药,吃药不喝酒!
四、不可见烧就吃退烧药
正常人的体温在 36~37℃左右,不同部位、不同时间体温、特殊情况等会有所差异,并不是一定要把 37℃当成是否发烧的标准线。
发烧其实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当病毒、细菌等侵袭身体时,身体会主动把体温升高。这样不仅会让病原微生物的活性和繁殖变缓,还会增强免疫系统让它们更好地战斗。强行降温不让身体发烧,反而对病情恢复不利。
用药建议:
不要一发烧就急着退烧,只要不是特别难受,就可以先“让子弹飞一会儿”。注意卧床休息,多喝水,不要捂汗以免影响散热。
那什么时候该吃退烧药呢?通常认为,体温超过 38.5°C 时就可以吃退烧药了。但更重要的参考是自己的感觉,难受就吃,不难受就不吃。
五、咳嗽别着急吃药,可以先试试蜂蜜
咳嗽是咽喉部受到刺激引起的正常生理反射,为的是把呼吸道内的有害物质、黏性分泌物排出来。
一般情况下,没有必要吃针对咳嗽的药物,止咳效果好的药物大多是处方药,需要医生开具。而蜂蜜、润喉糖等舒缓喉咙、减轻气道敏感性的方法也是有效的。
用药建议:
可以准备一点蜂蜜,蜂蜜可有效缓解急性咳嗽(1岁以下儿童除外)。另外,冰淇淋和各种含薄荷成分的润喉糖也对一些咳嗽、喉咙痛等症状有疗效。
如果咳嗽实在厉害,甚至影响了正常生活和睡眠,可以找医生开一些中枢镇咳药如福尔可定、右美沙芬等。注意,如果是糖浆型的,不要用水稀释,喝完也不要立即喝水,避免影响药效。
六、有些鼻塞药,不要连用超过 7 天
有些网上推荐的缓解鼻塞的药物中,含有 **唑啉,或者麻黄* 等成分。这些成分属于鼻黏膜血管收缩剂,好处在于见效快,但使用时间太长会导致鼻黏膜血管萎缩,鼻纤毛破坏,对鼻黏膜造成不可逆损伤。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药物性鼻炎”,严重降低生活质量。
用药建议:
如果鼻塞实在难受、影响睡眠,可以短期使用。但注意不要连用超过一周。尤其是慢性鼻炎患者,不要作为长期使用的药物。
七、阿莫西林、头孢是抗生素,不抗病毒还伤身
常常有人把阿莫西林、头孢等药物当作消炎药买回家。其实,这类药属于抗生素,是用来消灭细菌的,而新冠是病毒感染,抗生素无法消灭病毒。
滥用抗生素,一是会加速耐药菌的产生,二是会误伤自己体内的正常菌群,会引起副作用。除非是病毒感染后确认有继发的细菌感染才考虑用考生素,但概率很小,并且需要有医生判断并开具处方。
用药建议:
不建议购买抗生素,不建议把抗生素当作日常家庭备药,包括非疫情期间。
抗生素怎么分辨呢?大部分情况下看名字即可。只要名称中包含“菌素”、“霉素”、“环素”、“头孢”、“沙星”、“西林”、“硝唑”、“磺胺”、“培南”,都是抗生素。
八、许多常规抗病毒药对新冠病毒无效
奥司他韦、Xofluza 是对抗流感病毒的,对新冠病毒及其引起的症状都没有治疗效果。
那么,新冠特效药比如进口的 Paxlovid 等有没有必要备一点?此种药物只适用于症状严重,或病人存在向重症发展的高危因素如高龄、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医生研判后使用,不建议个人囤药。
用药建议:
常规抗病毒药对新冠病毒无效,新冠特效药症状不严重时没必要吃,出现严重症状需经医生明确后使用,不可自行服用。
九、吃药没有标准答案!
我们在网上看到了许多“吃药顺序图”,还非常贴心的标注了吃药顺序和情况,看起来非常专业,实际上却不太靠谱。每个人感染后的症状顺序和表现,是有很大差异的。新冠患者往往会有十多种症状中的一个或几个,需对症用药。
用药建议:
1. 没有症状不用吃药;
2. 药物应该匹配当前症状。
十、网传“新研究发现XX药物对新冠有效”,别跟风
近期, Nature 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中显示“熊去氧胆酸”对新冠病毒有特效,以及“终结新冠”、“预防感染不怕变异”等多篇吸引眼球的文章的推出,使得此药一时间股价高涨,很多地方甚至卖断了货。
这项研究对于对抗新冠病毒无疑具有很大的价值,但一种药物从试验到运用于临床治疗还有一个漫长的反复的试验过程。能不能用于新冠病毒治疗、用法用量、副作用等都还需要科学的论证。
用药建议:
不建议在没有医生指导下随意服用去氧胆酸,购买服用任何“新发现的、对新冠可能有效或者有特效”的药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