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往往是很少被关注的,尤其是在与死神赛跑的医院里,除了身着白衣的医务人员,还有很多人在这里默默地奉献着。
车道拥堵的早高峰,天还不合时宜地下着小雨,站在医院门口的那个黑衣人,他“手忙脚乱”地指挥着交通,只为了医生、护士能顺利到岗,才能让焦灼的病人哪怕少等一分钟。
住院部的烟感报警不停地响,电梯里挤满了人,徒步爬上十几层的楼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只为了防止那万分之一的火灾可能。原来是病人家属抽烟所致。耐心地劝家属熄掉了烟,复位了警报,擦拭着脸庞的汗水,终于松了口气,感叹着还好不是一场意外。
凌晨的黑夜,人们早已入睡,还是他们。坐在监控画面前,注视着屏幕上的一切,当“瞌睡虫”快爬上眼睛时,就拿手拍拍自己的脸颊,或者上洗手间洗一把冷水脸,因为他们清醒着,医院才能安全。
职工通道边的水马又漏水了。他们牵着水带跑上几百米,一边往水马里注着水,一边不忘念念道“你昨天那个下快攻真快,还好你那球进了,不然我们这场就输了。”旁边的哥们儿调侃道“还不是平时工作中练出来的。”随后便是相视大笑,工作中的疲惫已浑然不知。
回监控室的路上,一位司机找不着了方向,随口一句:“喂,保安,检验科在哪儿?”没有因为冲人话语生气,他们反而更加礼貌的为司机指引了方位。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不仅代表着自己,更代表着整个医院。
我知道,人们常常爱把人分为三六九等。我也知道,在大多数眼中,保安不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但更知道,我们从不看轻自己。我们更愿称呼自己为“兄弟”。在工作中,我们像战士一样服从命令,高效地完成工作;在生活中,我们像兄弟一样,把酒言欢、畅谈人生。一次次的默默付出可能换来的是冷遇;一次次拼命过后的艰辛可能换来的是忽视,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的内心,充实的内心就是一杯陈酿的好酒,没有尖锐的心酸,只剩纯良与柔和,回味甘甜。
每每想到1969年的梁家河,那位不满16岁的小伙子,扛着麦子,十里山路不换肩,就不觉得自己的工作有多么辛苦;他不会做饭,给什么吃什么,窝窝头、小米饭,没有抱怨,我也便少了许多牢骚;他从不爱说话,只默默在窑洞的油灯下读书,到与人健谈,了解村民们的苦衷,并用知识和行动改变着他们的生活,也让我认识到通过学习可以让自己充满力量。在深夜孤寂的值班室,我尝试着拿起一本书慢慢读起来,虽然经常会被各种突发的事情打断,但哪怕只是读上一小段,也会觉得自己又发现了世界的一个新角落。
“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应该从每一个小的岗位做起,每一个人尽忠职守,每一个人乐于奉献,每一个人敢于追逐梦想,用实干破冰,在最默默的岗位,焕发着无限的光芒。
生命的意义往往不在于起点的高低,而在于过程的颠沛流离和精彩绝伦。无论生命的终点在哪里,只要做好眼前的事,不虚度光阴、不浪费才华、不好高骛远、不急于求成;一步一履、一天一季、一心一意、一手一脚,相信自己,终会拥有最灿烂的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