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 祝您健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

当前: 首页 > 新闻 > 医院要闻 > 正文

医院要闻 科室快报 业界资讯 媒体关注 光荣榜

【二十四节气】赏菊登高重阳至 霜降御寒有讲究

  • 2023-10-24
  • 梁欢
  • 字体

诗句: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唐·白居易《岁晚》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8个节气,也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这个节气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进入霜降节气后,冷空气南下逐渐频繁,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黄河流域或见初霜。民间多有吃柿子、赏菊、登高望远、择机进补等风俗,这些风俗与霜降的气候节令息息相关。

廖家权

州民族医院(州中心医院中医部)康复医学中心·针灸推拿科学术带头人廖家权认为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应健脾养胃,以养后天。此时的养生关键应注意做好“外御寒、内清热”。

霜降时节,万物毕成,必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天气渐寒,始于霜降。意思是在霜降时节里,阳气逐渐进入地下,地气转凉,阴气开始凝结,聚而成霜。过了霜降就将进入冬季,昼夜温差大,中午较暖,早晚较凉,应当注意防寒保暖,选择合适的衣物,配上容易穿脱的外套。具体说来,养生需做到“三防”:

1.防秋燥

霜降时节,天气渐凉,秋燥明显,燥易伤津。常表现为口干、唇干、咽干、口渴、便秘、皮肤干燥等。

霜降在秋末冬初,人体肠胃功能尚未适应季节的转化,因此不能大补特补,而应以平补为主。人们常说,补冬不如补霜降,意思是说,在霜降时节,通过食补调整身体状态,打好基础,能使人们在冬季进补时获得更好的效果。

随着天气明显转凉,进食、饮水宜温热,不宜贪凉。由于空气比较干燥,我们可以吃一些当季的柿子、山药、萝卜、莲藕、梨等瓜果蔬菜。在荤菜的选择上,牛肉、鸭肉、羊肉等均宜秋季进食,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筋健骨的功效。

2.防秋郁

秋天草木枯黄,万物萧瑟,在这样的环境下,触景生情容易引起人们情绪上的波动,容易出现一种季节性的心理疾病——秋季抑郁症,又名“秋悲”。或多愁善感或急躁易怒,肝气不疏而失于条达,造成气滞血瘀。若忧思失度者,损及脾胃而致运化失司,痰浊内停,凝聚成块而成乳癖。

要在生活中注意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以理性的眼光看待自然界发生的变化,或外出秋游、登高赏景,令人心旷神怡,或静练气功、收敛心神,保持内心宁静。

3.防秋冻

霜降是秋季到冬季过渡的开始,最低气温可达到零摄氏度。俗语有“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的说法。在此时节,昼夜温差变化增大,要注重保暖,及时增减衣服,特别要注意足部和胃部保暖,以防寒邪入侵。

霜降起,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热水泡脚除了可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并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帮助身体驱散寒湿、温补阳气、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

睡眠方面,则应该“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以应秋气之清爽,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

霜降要注意预防的疾病

霜降是秋季最后一个节气,气候特点为偏凉,向冬季过渡。此时节要注意防范下列疾病:

1.肺系疾病

秋季属金,对应肺脏,感受秋寒,外邪犯肺,容易诱发支气管炎、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等,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病程日久可出现气短乏力,活动后心悸等症状。

预防措施: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避免感冒受凉,如有感冒发烧应立即就诊;生活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饮食要清淡,营养要均衡。

2.便秘

由于气候干燥,湿度减少,人体内容易郁结燥热,现代人生活节奏快,饮食以荤腥为主,坐多动少,排便不规律,导致大便干燥,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常患便秘,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等。

预防措施: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少吃辛辣食物,常食红薯、菠菜、芹菜等富含粗纤维的食物,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每天早餐前空腹喝一杯淡盐水,以清理肠胃,有助于排毒;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情,同时适量做一些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

霜降自我保健按摩法

霜降节气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时节,廖家权建议可适当进行自我保健按摩:

1.熨目:

具体做法:两手相摩擦,搓热后,将手掌放于两眼之上,这就是熨眼;如此反复熨眼三次。然后用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按压眼球,稍停片刻。做熨目,宜在黎明时分。

功用:养睛明目,可使眼睛明亮有神。

2.摩耳:

具体做法:两手掌按压耳孔,再骤然放开,连续做十几次。然后用双手拇指、食指循耳廓自上而下按摩20次。再用同样方法按摩耳垂30次,以耳部感觉发热为度。

功用:可增强听力,清脑醒神。

3.按双眉:

具体做法:用双手拇指关节背侧按摩双眉,自眉头到眉尾,经攒竹、鱼腰、丝竹空等穴。做时可稍稍用力,自己感觉略有酸痛为度,可连续按摩5-10次。

功用:明目、醒神。

4.揉腹:

具体做法:用手掌面按揉腹部,先以顺时针方向,再以逆时针方向,各揉腹30次,立、卧均可;饭后、临睡前均可进行。

功用:饭后揉腹,有助于消化吸收;临睡前揉腹,可健脾胃、助消化,并有安眠作用。

5.摩涌泉:具体做法:用左手拇指按摩右足涌泉穴,用右手拇指按摩左足涌泉穴。按摩时,可反复摩搓30-50次,以足心感觉发热为度。此法适宜在临睡前或醒后进行。

功用:常摩涌泉穴,具有调肝、健脾、安眠、强身的作用。

养生食谱

(调畅情志 平补养阴)

板栗老鸭汤

原料:老鸭半只、板栗250克、陈皮10克,老姜适量,水适量。

做法:陈皮洗净;老姜洗净切片;老鸭洗净,斩成大小适中的块,放入沸水中焯水去除血沫。板栗用刀在表壳划一道口子,放入滚水中浸泡约3分钟,趁热捞出剥去外壳。将老鸭、陈皮、姜片一同放入汤煲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煮2个小时。最后放入板栗继续炖煮1个小时,根据口味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补肾、健脾养胃。

紫薯银耳露

食材:紫薯150克,银耳50克,莲子50克,冰糖适量。

做法:紫薯切丁,莲子去芯,银耳泡发后洗净、撕小块备用。将紫薯、银耳、莲子放入搅拌机中,加入适量水,搅碎成浆,然后倒入锅中,加入冰糖,用中火边煮边搅拌至煮开即可。

功效:健脾润肺,滋阴安神。适合虚火浮动致夜寐不安或大便干结之人。

百合玉竹老鸽汤

食材:老鸽1只,玉竹30克,百合15克,枸杞15克,桂圆肉10克,生姜3片。

做法:玉竹、百合、枸杞洗净备用,老鸽宰杀后去毛去内脏、洗净、切成大块,与其它材料一同放入煲中,加水适量,先用大火煲开,再转小火煲1小时,最后加盐调味即可。

功效:滋阴养血安神。适合肺肾阴虚,兼有心神不宁、夜寐欠安之人。

玉米雪梨马蹄排骨汤

食材:排骨350克、玉米1个、雪梨1个、马蹄150克。

做法:雪梨、玉米、马蹄去皮,洗净,切块;排骨焯烫一遍,重加干净的水将全部食材放入锅中,大火煮沸,转小火煲1小时即可。

功效:止咳、清热、润肺。

霜降习俗


吃柿子

在南方很多地区都有吃柿子的习俗。俗话说:“霜降吃灯柿,不会流鼻涕。”民间也有地方认为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事实上,由于柿子都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此时节的柿子皮薄、肉多、味鲜美,且营养丰富,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因而就形成霜降时节吃柿子的习俗。

赏菊

霜降时节,正是菊花盛开之际。此时,古时民间会举行菊花会。以表达对菊花的喜爱和崇敬。

在霜降前就采集百盆名品菊花,菊花塔前放上好酒好菜,先是家人按长幼秩序,鞠躬作揖拜菊花神,然后喝酒赏菊,赋诗泼墨。而北京文人多在天宁寺、陶然亭、龙爪槐等处举行菊花会。

登高远眺

古时霜降时节有登高远眺的习俗。九月节,寒露、霜降、重阳到。登高能使人的肺通气量和肺活量明显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达到增强体质、防病治病的目的,而且,登高还可以培养人的意志,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