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秋分这天,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在中国所处的北半球,秋季也在这一天被平分,日夜时间均等,气候由热转凉。所以秋分的“分”字,有“平分”和“半”的意思。
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明代医家张景岳言:“秋分前热而后寒,前则夜短昼长,后则昼短夜长,此寒热昼夜之分也”。秋分过后,白昼渐短,夜晚渐长,气温下降明显。
按照《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谨察阴阳之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秋分节气已经真正进入到秋季,作为昼夜时间相等的节气,人体生理活动要适应自然界阴阳的变化,人们在养生中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的原则。
因此,国家中医药创新骨干人才培养对象、恩施州中心医院中医部(恩施州民族医院)妇产科副主任医师梁欢提醒:秋分节气,凡是起居、饮食、精神、运动等方面调摄,皆不能离开“养收”这一原则。
防秋燥 护津液
秋冬养阴
《黄帝内经》说:“秋冬养阴”,即指在秋季应当收养阴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长的规律,并为来年阳气的生发打好基础。尤其对于女性而言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津液濡养女性肌肤、唇颊以及各种女性功能。若女性津液受损,则会伤及阴血,出现“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等燥邪致病的症状。古人对付秋燥早有良方,即“朝朝盐水,晚晚蜜汤。”也就是白天喝点盐开水,晚上喝点蜂蜜水,这样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良方。
秋后萝卜赛人参
民间亦有“秋后萝卜赛人参”的说法。萝卜具有吸气、消食、止咳、化痰、生津、除燥、散淤、解毒、利尿等功效,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较高的食疗价值。百合的药用价值也很高,《本草纲目》中有百合可润肺止咳、宁心安神、补中益气的记载。其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是老幼皆宜的营养佳品。
适劳逸 慎起居
以养“收”气
秋分之际,北方寒气逐渐南下,秋风瑟瑟,气候逐渐由热转凉,早晚温差较大;南方也进入真正的秋季。此时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人体的阳气也随之内守,养生必须注意保养内存之阳气,起居调摄不能违背“养收”这一原则。睡眠宜早睡早起,早睡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则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
此时人的各项生理功能相对减弱,应适当增加运动量,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运动以增强肺脏功能为主,调气调神的瑜伽、气功、太极拳很适合,能使人体上下气机贯通,改善肺的生理功能,抵御肃杀之气对机体的侵犯。如果没时间运动,多做深呼吸也有益。应避免过度剧烈运动,以保护阴精阳气不受损害,否则大汗淋漓,使人津气耗散,必定损害健康。
畅情志 少病患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人的情绪也会受四季变化的影响。在精神调养上,要培养乐观的情绪,保持神志安宁,收敛神气,即规避肃杀之气,适应秋天的平容之气。秋季日照减少、气温渐降、花木凋零,一部分人容易产生忧郁伤感情绪,导致体内分泌紊乱,产生疾病。特别是中年女性,由于情志因素而引发妇科疾病的情况时有发生。长期情绪不佳、心态不稳易引发月经失调、内分泌紊乱、乳腺增生及多种皮肤问题,比如黄褐斑、痤疮等。调养关键在于保持情绪平和舒畅,忌忧思悲伤恼怒,以平衡阴阳。
此时秋季肃杀之气渐盛,人容易产生悲秋情绪,而悲易伤肺。登高远眺,可使心旷神怡;游园赏景,可调畅气机。注意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心情舒畅,以适应秋天平容之气。如此收敛神气,平和情志,可缓秋刑,为冬令阳气潜藏做好准备。
固正气 防疾疫
一夏无病三分虚
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夏天阳气耗损严重,体内阳气内收,体表的抵抗力急速下降,容易引发气滞血瘀,冬天更怕冷,易手脚冰凉、尿频、疲倦乏力。故而辞别夏季进入秋天之后,往往疾病多发,关节病、风湿骨病和体寒等疾病则处于高发期。尤其于女性而言,阳气耗散,生殖系统护卫功能减弱,风寒湿邪入侵,气血循环受损,气滞血瘀加重,往往痛经、月经血块多、量减少,也更容易患阴道炎,滋生各类妇科病。建议女性朋友们要适当添加衣物。因为女性本来身体就弱,天气骤变会容易感冒,如果天气还是很热,可以常备一件薄外套在办公室或者放在背包里,预防万一。
温阳灸 平阴阳
中医讲究“天人合一”,在秋分时节,根据节气的阴阳变化,施以“温热”的灸法。艾灸的温热可以消除秋天的寒气,让身体温暖。同时,可促进血液循环,抵御即将到来的冬季的寒气。秋分正值阴阳消长的转折期,此时艾灸穴位以肺俞、肾俞、关元、神阙、太溪等为主。可平衡阴阳,起到预防秋燥、滋阴润肺、益肾固本的作用。
艾灸时间:艾条悬灸或艾灸盒灸,躯干每穴30~45分钟慢慢适应延长,肢体每穴25~35分钟慢慢延长,一日一次,一周休息1~3天。
养生食谱
01
百合炖雪梨
原料:
雪梨1个,百合50g,枸杞适量,糖少许。
做法:
将雪梨、百合洗净,雪梨去皮,挖去中间的核。将百合放入雪梨中心,撒上少许糖,放入锅中炖煮,炖至汁水出来时加入枸杞即可。
02
香芋排骨焖饭
原料:
排骨 500克、芋头 适量、姜蒜 适量、葱适量、蚝油 1汤匙、生抽3汤匙、盐少许、料酒1汤匙
做法:
芋头去皮,切正方体小粒待用。排骨提前用水泡一会,去掉排骨中的血水,锅中放少量的油,放入蒜粒炒香,放入排骨双面煎制金黄微焦即可。根据自己的口味放入生抽、少许盐和料酒等调料入味,再加入芋头块翻炒一会儿;把大米清洗干净倒入电饭锅中,再倒入香芋块、排骨及酱汁,使用饭勺搅拌均匀然后平铺好。倒入和平时做饭一样的水量,盖好锅盖,按下煮饭键,煮到跳键后打开盖子,把所有材料拌匀,撒上葱花即可。
03
鲫鱼萝卜丝汤
原料:
白萝卜1个、鲫鱼2条、香葱适量、生姜适量、盐1汤匙
做法:
萝卜洗净切丝,姜、葱切好备用。鲫鱼杀好后刮下表层的黑膜。锅里倒油加热,把姜片放进去爆出香味,然后用小火将鲫鱼煎至两面金黄。鱼煎好后就加入没过鱼身的热水。大火烧2分钟转小火慢炖15分钟,炖到汤汁泛白。放入白萝卜加盖煮5至8分钟,加盐调味,关火撒葱花,就可以出锅享用了。
秋分·习俗
秋分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客家人有吃秋菜的习俗。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制作方法和春汤一样,和鱼片一起制成秋汤,秋分的顺口溜也就变成了“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客家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日粘雀子嘴,免得雀子破坏庄稼。
放风筝
秋分期间还是客家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
送秋牛
秋分时节,民间挨家挨户送秋牛图。送秋牛其实就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送图者都是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便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