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 祝您健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

当前: 首页 > 新闻 > 医院要闻 > 正文

医院要闻 科室快报 业界资讯 媒体关注 光荣榜

【二十四节气养生】数九寒天冬至始 阴伏阳升淑气回

  • 2023-12-25
  • 梁欢
  • 字体

12月22日,我们迎来冬至节气。冬至,是全年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二十二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与冬至相对应的节气是夏至,两者都可以称为“至日”。冬至、夏至,不能理解为冬天、夏天在这一天到来,在节气中表达的是“最冬天”“最夏天”的意思。

冬至这天北半球将迎来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冬至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在古代,冬至一直排在二十四个节气的首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称: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至”是极致的意思,冬藏之气至此而极。它包含阴寒达到极致,天最冷;阳气始至,上升才逼天气寒彻;太阳行至最南处,所以昼最短,夜最长等三层意思。

恩施州民族医院(恩施州中心医院中医部)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主任中药师,恩施州药学会理事长黄华斌认为,在这个阴极阳生的特殊时段里,养生保健尤应注意呵护阳气。这段期间,一阳始生,天寒阴郁,宜养正气,以顺利渡过这阴阳交接的关键时刻。俗话说“‘冬至’补一补,一年精气足。”冬至养生,首要任务就是防寒保暖。冬至阳气萌发,补阳很关键。此时进补,身体的吸收率也很高,对身体十分有好处。“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讲的就是冬至时注意补养阳气,健脾补肾,对来年春天阳气升发极为有益的养生道理。

冬至后气温会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寒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正所谓“冬至一阳生”“冬至阳气始起,身欲宁,志欲静”“商旅不行”。中医认为,冬至是一年中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节,也是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的时候。《黄帝内经·素问·诊要经终论》中说:“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

早晨气候寒冷,容易使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以及慢性病患者疾病加重或者复发。因此,在这个节气,应该做到早睡晚起,不要熬夜。

《后汉书》上说:“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为适应寒冬“万物休整,阳气内藏”的规律,宜遵循“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则,以养精蓄锐。在冬至这段时间养生须静养,不宜兴师动众、吵闹喧嚣,以免扰乱自己和天地阴阳的变化,才能长居久安。冬至以后,气温下降,天气寒冷,尤其是早晚,温度常常在零度以下,而午休后阳气旺盛,因此是运动养生最佳时刻,但强度要适中,以微微出汗为原则。在家里做做瑜伽、健身操、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也可以起到锻炼的目的。

冬至时节,阳气初生而最弱,身体抵抗力也较差。这时要躲避寒冷,外出时要穿厚衣,戴围巾、手套,捂好腹、背,护好足底,避免风寒的侵袭,免生感冒。俗话说,“冬天泡脚,补肾培元”,每天睡前舒舒服服地泡个脚,对身心也是一种极大的放松。

此外,即使是寒冬腊月也要及时开窗通气,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应该选择天气比较暖和、阳光充足的时候。值得注意的是,开窗以后人不要正迎窗而坐,以免受风寒。

冬季除预防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多发,也需要注意肾脏疾病的加重。中医讲寒气通于肾,所以冬至前后肾病易加重,素患肾脏疾病者在冬天要坚持治疗,防寒保暖,避免过度疲劳,减少盐及蛋白质摄入,调整好心态。若身体有异常症状,应尽快就医,避免延误病情。

冬至这一天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此后白昼渐长,黑夜渐短。天人相应,人体的阴阳之气也是这样的变化规律。此时,人体阴气盛极并逐渐减退,阳气始生并逐渐成长。我们在情绪调节上也要顺应这个变化,精神内守,固本培元,助阳成长,恬淡虚无,切勿喜怒太过而扰动人体初生的阳气。特别是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免去参与是非,更要避免因情绪激动而诱发疾病发作。

冬至后,人体内阳气蓬勃升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正是人们开始进补的最好时间。但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温补、清补,切忌盲目进补。同时,饮食上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

冬在五脏应肾,肾的主要功能是“藏精”。在这个进补的最佳时期,遵循“秋冬养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应少食生冷,一般人可以适当食用一些热量较高的食品,但也不宜燥热。

中医饮食讲究“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在食物的选择上要遵从下面两个原则:一要御寒保暖,少食寒凉;二要防燥多滋润,保证营养又不伤脾胃,“三多三少”是饮食坚守的原则。鸡肉、羊肉、牛肉、鲫鱼等都是冬至进补的佳品,但不可暴饮暴食,避免损伤脾胃和上火;莲子、芡实、薏米、赤豆、大枣、燕窝、银耳等平性的食物可多吃;木耳、黑枣、芝麻、黑豆、海参、鲍鱼等滋阴益肾的食物也可以适当摄入。但要注意,有感冒、咳嗽、发热等外感疾病存在时不要进补,要先以祛除邪气为主,以免留寇为患。此时我们常用攻邪之法祛除邪气,清淡饮食,待邪去正安之时再行补益之法,否则容易造成病症迁延不愈,还容易变生它病。

“一勺膏滋,十碗汤药。”中医认为顺时调养在秋冬季节服用膏方进补可以促进营养吸收,储藏更多精气,能对调理身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膏方,又叫膏滋。在我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膏方起源于汉唐,到明清时更趋完善和成熟。属于中医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以调整机体气血阴阳为目的,具有补虚扶弱、治病纠偏、补中寓治等特点,且服用方便、口感好、便于携带,所以一直是进补和调理体质的首选。

州民族医院常用膏方有健脾和胃、舒心安神、养血调经、益气固肾、美容养颜、健脑颐神、培元固本等类型,临床中针对人群不同的体质进行个体化调理。今年,该院推出了15款膏方包括安神定志膏、重迈紫肺膏、滋阴润肺膏、复方益母草膏、养心通络膏、健脾消食膏、芪竹养肝膏、三百琼玉膏、解毒止痛促愈膏,滋肾祛痰膏等,大家可以按需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