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 祝您健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

当前: 首页 > 新闻 > 医院要闻 > 正文

医院要闻 科室快报 业界资讯 媒体关注 光荣榜

孩子有痰咳不出,拍背排痰来相助!

  • 2023-12-25
  • 王安琪
  • 字体

相信家长们最担心听到孩子们的咳嗽声,由于儿童排痰能力较差,当痰液浓稠难以咳出时,孩子们咳嗽得面红耳赤,让家长们干着急。此时,我们儿科医生常常会说:最好的祛痰药其实是爸爸妈妈的“空心掌”。因为“空心拍背法”是儿童最常见和有效的排痰方法,配合支气管体位引流效果更佳。

今年秋冬季,儿科接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较多,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和咳嗽,可能伴有或不伴有痰。对于病情严重的患儿,气道分泌物(占痰液成分的大部分)明显增多,聚集于支气管内形成黏液栓,阻碍气道通畅,进一步加重感染,可能导致肺不张和胸腔积液等并发症,给治疗带来困难。

由于各年龄组患儿的发病特点不同,特别是婴幼儿,他们的症状往往不典型,而且咳痰能力较弱。此外,由于婴幼儿的气管和支气管相对于年长儿和成年人更为狭小,更容易发生支气管内分泌物积聚。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导致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引发反复咳嗽、喘息、肺功能障碍以及反复的呼吸系统感染,严重影响孩子们的生长发育。

因此,及时清除痰液并做好儿童气道廓清治疗是确保儿童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步骤。做好这一步,有助于孩子疾病的早日康复。

一、体位引流联合叩击排痰法的原理是利用人体合适的体位进行拍背,通过四指并拢拱起的手腕用力拍背,或使用拍背排痰器震动躯干的方式,产生快速振动与拍击的力量,使附着在肺、毛细支气管内的分泌物脱落、移位。这样,肺部及支气管内的痰液会借助重力和震动向大气管方向流动,最后通过病人咳嗽将痰液排出体外。

孩子的病变部位不同,拍背采用的体位也不同。详细的拍背方法可参考下图进行操作:

肺上叶尖后段

婴幼儿坐位稍微向后倾斜,从中线到两侧肩膀的区域进行叩击。在每个区域叩击两分钟。

背侧

婴幼儿取坐位身体前倾,在两侧的每个肩胛骨上方叩击。在每个区域叩击两分钟。

肺中叶和舌段

将婴幼儿平躺,手臂伸展,前滚1/4。在另一侧重复。在每个区域叩击两分钟。

下叶、外侧基底段

将婴幼儿放于侧卧位,手臂伸展。叩击胸腔一侧,腋下下方。在每个区域叩击两分钟。

下叶、外侧基底段

将婴幼儿放于侧卧位,手臂伸展。叩击胸腔一侧,腋下下方。在每个区域叩击两分钟。

基底段腹侧

将婴儿放在平放位置,面朝上。叩击两侧肋骨边缘以上。注意:不要在肚子上叩击!

二、拍背适应症:肺炎、支气管炎、肺不张、肺脓肿等呼吸道疾病,有咳嗽、痰多、痰液黏稠表现者均适合拍背。

禁忌症:有活动性内出血,咯血,低血压,心血管重症疾病,肺水肿,未经引流的气胸,肋骨骨折及有病理性骨折病史等禁止拍背。

三、拍背手法和顺序:两手手指并拢,手背隆起手指关节微屈,呈120度,利用腕关节用力,指腹与大小鱼际着落,力量均匀,力度适中,以发出“啪、啪”的响声为度,叩击力度以局部皮肤不发红为宜。必要时可以借助拍痰杯拍背。

四、拍背最佳时机:

1.清晨醒后:经过一个晚上,气管低位处会堆积许多痰液。当宝宝醒来后,给他拍背有助于痰液的松动和脱落,并借助咳嗽反射将其排出。虽然很多孩子会将痰液顺势吞咽到胃内,而不是自行咳出,但这并不会影响治疗效果。只要痰液能够及时排出,不积聚在气管中,就能够改善呼吸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雾化吸入后:雾化有稀释痰液的作用,特别是不会有效咳嗽的小婴儿,雾化后拍背效果最佳。

3.餐前30分钟、餐后2小时:防止震荡过度造成呕吐,吐奶或者导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五、拍背的频率和时间:

每次叩击2-5分钟,每分钟60-100次。每天至少拍背2-3次。痰液粘稠者,可以适当增加拍背次数。拍背完成后让孩子漱口休息。

六、注意事项:

1.拍背时避免戴手表、手链或留长指甲,以免伤害宝宝;

2.避免直接叩击,衣着厚度适合,平时要多喝白开水;

3.如病人身上置有导管,应防止导管滑脱;

4.拍背排痰时应将孩子的头侧向家长,在叩击过程中随时观察孩子唇色、面色、呼吸、鼻、口腔的分泌物及情绪变化,若有面部发绀,立即停止拍背,必要时给予吸痰。同时,如果孩子有任何不适或疑似病情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停止操作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