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 祝您健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

当前: 首页 > 新闻 > 医院要闻 > 正文

医院要闻 科室快报 业界资讯 媒体关注 光荣榜

节日期间,莫让胃肠道疾病来“捣蛋”

  • 2024-02-18
  • 字体

春节期间,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免不了享受美酒佳肴。而不当的饮食习惯易诱发胃肠道疾病,这也是春节期间此类疾病发生率明显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病从口入,急性胃肠炎、急性胃黏膜损伤等多种胃肠道疾病与吃喝有关。”恩施州中心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主任医师贺建华教授指出,节日期间,大家要科学预防,为胃肠减负,谨防胃肠道疾病来“捣蛋”。

急性胃肠炎

节日期间,家人团聚,访亲探友,丰盛的餐饮使饮食结构发生改变。贺建华指出,如果进食不干净的食物或者因气候变化受凉,容易导致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要特点,腹痛大多为脐周痛,腹泻大多为稀水样便,含有未消化食物残渣,一般每日可排便七八次,最多可达十几次,有时伴发热,严重时患者会出现血压降低,甚至休克。

【预防小技巧】三餐定时定量,均衡饮食,晚上不要吃得过饱和熬夜;不空腹饮酒,避免暴饮暴食;多吃含纤维较多的粗粮或新鲜瓜果蔬菜;隔夜食物在食用前要充分加热,放置时间太久的食物容易腐败变质,更不能进食。

急性胃黏膜损伤

每逢传统佳节,餐桌上少不了美酒助兴。贺建华提醒,一定要保持理性,不要过量饮酒,尤其是酒精浓度过高的烈性酒会损伤消化道黏膜,引起黏膜糜烂、消化道出血等疾患。同时,醉酒后呕吐剧烈可能造成贲门撕裂综合征,出现剧烈疼痛、呕血等症状,且大量呕吐物还可能堵塞呼吸道导致窒息。

【预防小技巧】美酒虽好,不可贪杯。要适量饮酒,避免空腹饮酒,避免饮用“混搭酒”。饮酒前可先喝一杯牛奶,一方面可以延缓酒精的吸收,另一方面可以保护胃黏膜,减少酒精对胃黏膜的直接刺激。

消化道异物

消化道异物是节假日期间常见急诊病症之一。饮食过快,容易误吞鱼刺、鸡骨,儿童在缺少监管时可能出现误吞大块、坚硬的食物或玩具等情况。

【预防小技巧】进食不能过快或狼吞虎咽,避免咀嚼时大声谈笑,降低消化道异物发生风险。加强儿童看护,注重儿童防误吞教育,易误吞的食物或玩具等物品应放置于儿童接触不到的位置。

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内科春节接诊常见急症,大量饮酒、饮食油腻、暴饮暴食等行为都会导致患者急性胰腺炎发作。”贺建华说,患有胆胰疾病、高脂血症等疾病的人群更易发生急性胰腺炎。

常见的症状有突然发作的持续性左、中上腹部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而伴有腰背痛,呈束带状,弯腰抱膝或前倾坐位可能会减轻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腹胀、发热等。

【预防小技巧】不要暴饮暴食,避免食用过多油炸食品、肥肉、动物内脏,尽量限制酒精摄入量。一旦发生持续性中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应按就近的原则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急性胆囊炎

短时间内暴饮暴食会促使胆汁分泌增多,易引起胆管阻塞,胆囊反射性收缩,如果收缩过于强烈便会导致胆囊炎急性发作。结石一旦嵌顿,患者同样会出现严重的右上腹绞痛,有的患者还会出现眼黄、尿黄、畏寒、寒战发热等表现,有的甚至会诱发急性胰腺炎。

【预防小技巧】避免大量饮酒、暴饮暴食,少吃油腻食品。

消化道出血

贺建华指出,酒精、刺激性食品、药物、放射性物质等原因引起并造成消化道粘膜损伤、血管破裂,导致自食管到肛门之间任何一个部位的出血均可称为消化道出血。呕血、呕咖啡色物、黑便、便血均为消化道出血的表现。若出现头晕、晕倒、乏力、大汗淋漓、四肢湿冷等表现,则表明出血量大,出现周围循环衰竭征象,危及生命。

【预防小技巧】对于有消化性溃疡、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平素饮食要注意细嚼慢咽,避免食用过烫、过硬食物,避免过度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胃损害药物。若因自身疾病需要服用阿司匹林、糖皮质激素等胃肠损害药物时,需要密切关注大便颜色,必要时加用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如有上述消化道出血症状,应禁食、禁水,及时到医院就诊。

贺建华还建议,茶余饭后可以到户外适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不仅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对胃肠道也是一种有益的锻炼,能够有效预防胃肠道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