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突发性的脑血管疾病。它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血液流通受阻,无法顺畅地为大脑提供必要的营养和氧气,进而引发脑组织损伤。脑卒中因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以及高致残率,成为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之一。
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及时的救治往往能够避免脑卒中的严重后果。近日,恩施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成功救治一名八旬高龄脑卒中患者。
患者张爷爷,今年84岁。6月12日,他因突发言语不清伴右侧肢体乏力,被家人紧急送往恩施州中心医院。经神经介入团队医生刘慧纯、杨世俊初步检查,发现张爷爷左侧大脑半球新近发生了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左侧大脑中动脉出现了闭塞,情况十分危急。医生指出,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开通闭塞血管,张爷爷可能面临终身瘫痪,甚至威胁到生命。
面对这一紧急情况,神经介入病区副主任王从平迅速组织专家会诊,与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立即为张爷爷实施血管内介入治疗。在导管室、麻醉科、NICU等多部门的密切配合下,神经介入团队采用抽吸取栓技术,短时间内成功取出血栓,恢复了张爷爷左侧大脑中动脉血流。
术后,在神经内科医护团队的精心治疗和护理下,张爷爷恢复迅速。术后第二天,他的意识已恢复清晰,言语不清较之前有所改善,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至5级,显示出良好的恢复势头。术后第四天,张爷爷言语变得更加清晰,右侧肢体功能基本恢复,甚至能够下床活动。
王从平提醒,脑卒中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血管,及时就医、进行溶栓、取栓等治疗措施对于恢复大脑供血、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因此,一旦遭遇急性脑卒中,患者及其家属应迅速反应,尽快前往医院急诊科或卒中中心寻求救治,以争取最佳的治疗时机。
预防脑卒中的一些建议:
1.控制高血压:高血压是中风的主要风险因素。定期监测血压,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药物,同时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来维持正常的血压水平。
2.戒烟限酒:吸烟会损害血管健康,增加中风风险。戒烟对于降低中风风险至关重要。同时,限制酒精摄入,因为过度饮酒也会导致血压升高。
3.管理糖尿病:高血糖会损害血管,增加中风风险。监测和控制血糖水平,遵循医生建议,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锻炼习惯。
4.保持健康体重:肥胖和超重是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的重要风险因素。通过合理饮食和规律运动来控制体重。
5.规律运动:定期进行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降低中风风险。
6.健康饮食:选择低盐、低脂肪、富含膳食纤维、全谷物、水果和蔬菜的饮食,限制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的摄入。
7.管理血脂:维持健康的血脂水平,包括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如有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服用药物。
8.治疗心律不齐:某些类型的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房颤),会增加中风的风险。如有此类问题,应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9.避免长时间久坐:长时间久坐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有关。定期起身活动,进行短暂的伸展或散步,有助于降低风险。
10.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检查和评估中风的危险因素,如血压、血糖、血脂等。
11.管理压力: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增加中风风险。学习压力管理和放松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瑜伽等,有助于降低压力水平。
12.避免滥用药物:某些非处方药或处方药可能与中风风险增加有关。在使用这些药物前,应咨询医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13.注意家族病史:有中风家族史的人应更加重视中风的预防。了解家族病史,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