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写年,就不能只写年,要写那辞旧迎新的喜悦,写鞭炮声中一岁除的热闹,写家家户户团圆饭的温馨,写孩子们收到压岁钱的欢笑,写春晚上悠扬的歌声与欢快的舞蹈,写窗外飘落的雪花和屋内熊熊燃烧的炉火,写岁月流转中不变的亲情与友情,写每个人心中对新一年的美好憧憬与期待。
01.2000公里的“双向奔赴”
“医生,我可以吃冰淇淋了吗?”“如果喉咙很痛可以吃一点冰淇淋减轻疼痛,但是一天只能吃一个,而且吃完一定要认真漱口哦!”2月6日,在恩施州中心医院舞阳院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病房里,8岁的小女孩月月(化名)即将出院。因为出院后将返回2000多公里外的内蒙古赤峰市,该科主任廖勇特地来到月月的病床前查看她的恢复情况,并叮嘱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说起为什么在春节期间跨越千里来到恩施看病,月月的妈妈黎女士说:“这都是出于对恩施州中心医院的信任。”
黎女士的老家在恩施州利川市,十几年前从湖北民族大学毕业后便去了内蒙古赤峰工作,并在当地成了家。两年前,女儿月月因为时常出现睡觉打鼾、憋气的症状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扁桃体伴腺样体肥大”。因为担心孩子太小手术会有风险,便一直采取保守治疗,但效果不佳,打鼾、憋气的症状持续加重。今年再次检查发现扁桃体伴腺样体肥大的情况已达到三度,手术治疗难度增大。
“想着孩子手术难度有些大,我就犯难了。正好在朋友圈看到了老家朋友转发的恩施州中心医院开展扁桃体、腺样体日间手术的消息,一到两天就能完成手术,再加上又是家乡的医院,我就想带着孩子回‘家’治疗。”黎女士经电话联系到廖勇,并告诉其孩子的相关病情。此时,廖勇刚完成春节加班准备休假,得知月月的情况后,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为孩子加班做手术。
2月1日,大年初四,黎女士带便着月月踏上了前往恩施的火车,在历经25个小时的奔波后,母女俩终于到达恩施。2月3日,月月入院。2月4日,由廖勇主刀进行了“扁桃体伴腺样体肥大+颚咽成形术”。因为月月的手术相对来说较为复杂,术后进行了一天的治疗与观察,于2月6日出院。
“术后孩子睡觉憋气的症状就明显好转了,感谢医院的医生护士春节假期还加班加点为孩子进行手术,让我们能早点回家,不耽搁孩子学习和大人上班。”黎女士说。
02.除夕的生死时速
1月28日,又一场生死战役在恩施州中心医院金龙院区打响。
凌晨0:10,一辆救护车送来8岁的气管异物患儿西西(化名)。1个多小时前,一家人正在建始的家中开开心心地边看电视边嗑瓜子,不知道是笑得太开心还是什么情况,西西妈妈发现西西突然呛咳不止、呼吸困难、脸色青紫。妈妈迅速意识到可能是吃瓜子被呛了,立即呼叫救护车送医。
因为气道异物不仅需要支气管镜支持,对内镜技术要求较高,尤以儿童取异物难度更大。当地接诊的急救医生遂一边打电话联系李正涛医生,一边安排救护车一路呼啸着将西西送到了恩施州中心医院金龙院区儿童神经呼吸科。
早已在院等候的该科主任助理、呼吸内镜组长李正涛和副护士长周晖等几位医务人员迅速围拢查看西西情况。
送达时,西西输着氧气、呼吸费力、监护下心率120次/分,呼吸36次/分,面部散在针尖样出血点,吸气三凹征明显。
李正涛立即快速完善肺部CT检查及术前准备,于凌晨1点进入内镜室,经过该科内镜团队与麻醉科的紧密协作,1:40顺利取出整粒西瓜子,西西脱险。
03.他们的缺席,是因为守护
春节亲友聚会免不了吃吃喝喝,很多“糖友”一时管不住嘴,难免出现血糖飙升的情况。
从大年初三开始,内分泌内科患者开始增多,并且不乏酮症酸中毒昏迷、高血糖高渗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科主任叶茂、副主任许辉和张敏、护士长米艳、副护士长王晶和朱晓红以及医生文茜、宋梦啸、唐苗、徐娇、周小林、李品香等医护人员毫不犹豫地加班加点,全力以赴投入到紧张的救治工作中。他们凭借专业的医疗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迅速对新患者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和诊断,并制定了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同时,对于酮症酸中毒昏迷和高血糖高渗等急危重症患者,他们更是争分夺秒地进行抢救,确保了患者的生命安全。
今年春节期间恰逢流感高发期,从除夕夜开始,该院一院三区的急诊中心也是一片忙碌的景象。整个春节假期期间,共接诊患者近万人次,全体工作人员放弃假期返回科室值守。内科心血管病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肺糖病科全科人员坚守诊疗一线,用自己的“小别离”,换来了患者的“大团圆”。
在该院全科医学科·老年医学科,因为科室接诊患者大多属于多病共存的老年患者,流感的流行以及天气寒冷也使得不少老年患者“中招”。因为老年人抵抗力差,身体各项机能减退,不少患者在入院时已经出现重度肺部感染、呼吸衰竭等情况。该科副主任邹振武从大年初一开始,连续五天坚守在岗,他穿梭于各个病房,查看病人情况、联系多科会诊、组织抢救。“这个春节最欣慰的事是成功抢救了一名92岁的呼吸衰竭患者。最大的心愿是希望所有患者早日康复!”
这个春节,恩施州中心医院还有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就是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返聘老专家们。诊室内,全州中医大师、知名中医庞良泉、何俊清、莫益增等老专家端坐桌前,为患者望闻问切、耐心解答。他们的坚守不负于患者的信任,也不负医者的初心。
这仅仅是春节期间,部分医护人员坚守岗位的一些缩影。在恩施州中心医院一院三区,每个科室、每个诊间、每个病房,都有这样一群人,为健康站岗,为生命守护。
你要写年,就不能只写年,要写万家灯火团圆时,那个缺席的身影;写他们的年夜饭是一份盒饭,就像医护工作本身一样简约务实;写他们负重前行的冲锋号,是监护仪器发出的滴滴声,是床头“叮铃铃”的求助声;写他们用忙碌的脚步声踏响了这一年守护希望的序曲!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在新的“时间单元”里,恩医人将继续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宗旨,让健康不“打烊”,稳稳有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