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 祝您健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

当前: 首页 > 新闻 > 医院要闻 > 正文

医院要闻 科室快报 业界资讯 媒体关注 光荣榜

用己之力 换汝安康

  • 2016-12-13
  • 恩施州中心医院
  • 字体

  初冬的朝阳,穿过薄薄的晨雾,抚摸着静谧而忙碌的凤城,温暖着行色匆匆的人群。早就听说有一位由恩施州中心医院派来的德艺双馨的骨科专家,多次相约,今日终成行。

  走进来凤县中心医院,踏出9楼电梯,映入眼帘的是该院骨科宽敞整洁的候诊大厅,走廊上绿意盎然的盆栽,医护人员穿梭忙碌的身影...然而我的视线却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向右边的一面红墙, “医术精湛——赠恩施州中心医院龙凤医疗中心李光富主任及全体医护人员”“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赠骨科李光富及全体医护人员”“医德高尚 医术精湛 服务热情 护理精心——赠来凤县中心医院李光富医生及全体医护人员”......一面面鲜红的锦旗仿佛在深情述说着重获健康的人们内心真挚的感谢。好奇心驱使,来不及再四处参观,就急急奔向骨科主任办公室。一面明亮的落地玻璃墙,两扇敞开着的玻璃门,一眼就看见一位穿着白大褂、身型瘦削、戴着一副白框眼镜的医生在认真的阅读一本医学杂志。他就是---来凤县中心医院骨科主任李光富。

  一见到笔者,他便热情的招呼,好像是许久未见的老友来找他聊聊天,叙说有趣的过往,丝毫没有接受采访前的腼腆与紧张,瞬间消除了我们第一次见面的生疏与尴尬。才到办公室几分钟,就不断地有患者来找他咨询病情或者有医生和护士询问相关工作安排,他总是耐心地倾听,仔细地解答、细心地安排,隐隐的透出一名医者的仁爱与博学及一名管理者的从容与智慧。


龙凤医疗中心骨科主任李光富 

  名师出高徒,“医”海无涯“学”作舟

  1998年,李光富毕业于湖北医药学院临床医学系,后一直从事骨科临床工作,先后在北京东直门医院、上海六院、华山医院、中山医院及武汉同济医院进修学习。2012年,在武汉同济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国内著名脊柱矫形专家方煌教授。方煌教授是世界著名脊柱外科大师Hansen Yuan的得意学生,方教授真传其师脊柱外科领域最先进的理念及技术,在脊柱退变、损伤、畸形、肿瘤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

  名师出高徒。李光富传承了方煌教授严谨的工作作风,通过不断的进修学习、刻苦地专研使他在颈椎、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脊柱结核、骨折,脊柱侧弯、后凸、半椎体畸形、脊柱肿瘤及脊柱退变性疾病等疾病的治疗方面建树颇丰。精湛的技术吸引了宣恩县、建始县、湖南龙山县等州内外许多慕名而来的患者。李光富说,久站、久坐或者长期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都是引发颈椎、胸腰椎相关疾病的元凶,而现代人的生活工作方式,致使颈椎、胸腰椎疾病患者愈来愈多,甚至成为新时期人们健康的杀手。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由传统的开放性手术转向脊柱微创,而这种微创性手术不仅仅限于脊柱内镜,还运用于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等多方面。“以前很多没有开展的手术能开展了,以前一年做不了几例的腰间盘突出、颈椎间盘突出、 脊柱退变等手术,现在一年能做180台左右,能为患者解除病痛真好!”骨科年轻医生姚元辉自豪的说。

  采访的空隙,护士长过来说晚上例行业务学习活动已经安排妥当,提醒李主任备好课件按时讲课。每周五例行科内业务学习,科内职工轮流讲课是骨科坚持了两年的学习惯例,为进一步提高科内人员的专科技能,还经常邀请省内外专家前来授课,进行手术演示,送业务骨干外出学习等,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培养科室的年轻骨干,及时掌握国内骨科领域的先进知识和理念。“我是骨科医生,我觉得人体常需要补钙,肢体缺钙骨头就会没有韧性和力量,四肢就会软弱无力,作为一名医务人员,学习就是补业务技能之钙,只有“钙”能量充足,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李光富用浅显的几句话对医海无涯“学”作舟做了生动的诠释。

  敢为人先,初心只为患者健

  医学是一个风险与挑战并存的自然科学,让许多人望而却步。同时,风险与挑战也是和自己的认知水平、知识结构、临床经验相互关联的。李光富笑着说:“经常有病人问我,手术的风险有多大?我就告诉他,尽管你是开车多年的老司机,但是每一次上车都是一次全新的挑战,风险随时存在,只要你严格遵守交通法规,规范驾驶操作,安全行驶也不是难事。作为一名医生,只要我们严格操作规范,认真落实操作流程,对一种疾病有较充分的认识和评估,以及对预后有较清晰的预判,加上患者的全力配合与支持,就能够有效降低诊疗风险,达到预期的诊疗效果。”简单的比喻,道出了他丰富的行医经验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工作中的李光富

  2014年12月17日,骨科收治了一位颈椎疾病患者吴某,家住来凤县旧司镇,66岁却饱受严重颈椎疾病折磨8年。她因颈椎巨大椎间盘突出曾四处求医,辗转多家医院都没有解除病痛,甚有上级医院医生建议其回家休息自行调养,言下之意已无更好地办法治疗了。7年的求医道路漫长而艰辛,常年的病痛折磨,使患者颈椎以下四肢不完全瘫痪,看着躺在床上难以动弹的吴某,李光富的心中充满了同情和不忍。通过不断地查阅资料,反复论证手术的可行性、风险性,最终带领科室的医务人员顺利地为患者实施了颈4-5椎间盘突出前路切开减压椎骨融合内固定术

  一个月后,吴某再次到到中心医院骨科复查并送来“医师精湛 医德高尚”的锦旗,李光富一句:“您儿家是亲自走来的啊!”让在场的人开怀大笑。看着被彻底消除7年病痛,现在无比开心的的吴某,李光富感到非常的欣慰。他说,能为病人祛除病痛,就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也让他每一天的生活都感到满足而充实。特别是今年成功新开展的多例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和零切迹颈椎间融合固定术让他又多了一项为患者解除病痛的技能。

  说到新技术,李光富滔滔不绝。他说,椎间孔镜微创手术和零切迹颈椎间融合固定术,是来凤县中心医院在全州范围内率先开展的。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是目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和颈椎间盘突出最微创的方式,自今年2月成功开展第一例椎间孔镜手术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实施椎间空镜手术35例,都取得圆满成功。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较,该项技术具有两项突出优势,一是安全性高,手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术时能与病人互动,术中出血极少,视野清晰,不伤及神经和大血管,极大降低了操作失误的风险。二是恢复快,次日就能下床活动,平均3至6周可恢复正常工作和体育锻炼,住院时间大大缩短,能为患者减少许多的医疗费用。未来十年内,脊柱退变腰椎间盘突出等需要对神经进行解压的手术,都可以运用脊柱内镜进行操作。它就像腹腔镜一样,是一种最微创、经济、安全、有效的手术,这对病人来说无疑是个福音。零切迹颈椎间融合固定术与传统的“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钉板内固定术”相比,零切迹系统完全融于椎间隙,术后无需取出,不需要颈部椎体前方加入钢板,内置物更小、切口更小,从而减少对软组织的干扰,降低术后吞咽困难、食道瘘及相邻节段退化发生率,术后康复快。

  敢为人先,初心只为患者健。在介绍这两项技术时,李主任还非常细心的放慢了讲解速度,以便笔者能够更准确的记录下来,笔者不理解的地方他也会耐心的讲解,这种时刻为他人考虑、充满耐心的处事方法,让人由衷的敬佩。正是他的一颗善良之心,一份赤子之诚,如寒冬时节的太阳,温暖到每一位患者心底最深的地方,才有之前看到的那一面面熠熠生辉的锦旗。

  作风严谨,“铁人”撑起一片蓝天

  骨科护士长朱红英是一位有着30余年工作经验的优秀护理管理者,工作雷厉风行,快人快语。“李主任,我们都叫他‘铁人’,经常是连台做手术,很多时候一站就是一整天,记得最长的一次是从早上9点一直连台做手术到晚上10点,中间的两餐饭也是在手术室草草的解决。每天中午我很少看见他下班,不是在做手术,就是在查看病人,加班那也是常有的事,但是他从来都不喊苦不喊累。自从李主任来到医院后,开展了近十项新技术新业务,成功开展了很多台大型手术,在他的带领下,科室业务整体水平前进了一大步,这是在由恩施州中心医院托管之前从未有过的事情。科室业务发展快,对专科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虽然感到有压力,但是更有信心和动力,只有紧跟时代,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积累知识才能满足临床需要,才能让患者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在科室管理方面他更是铁面无私。在执行各项制度时,他从来对事不对人,不管是科室的管理者还是工作人员,发现问题当面“一针见血”指出问题,从不留情面,如因违纪被院部处罚,参照院部的罚款金额,科室进行再次追加处罚。曾今科室一位年轻医生就因一份病历不合格被罚款500元。面对这种铁面管理,科室人员怕他,但更多的是服他。他长期以来坚持夜查房,经常晚上十一点多都能在病房看见他的身影。外出回来第一个到的地方是科室,不管多晚总要到科室看看才能安心。就在11月17日在广州参加完骨科年会,到恩施时已是晚上九点多,大家都劝他回家看看,在第二天早上晨会交班时,他的身影又准时出现在骨科办公室。何以服人?正是他这种铁面无私的管理,以身作则的率先垂范,让科室的管理更加规范,让科室的同事对他心生敬畏。

  同事眼中工作起来忘我,制度面前无私的 “铁人”,生活中的他却平易近人,是个热心肠,经常了解同事生活上有无困难,思想上有无波动,业务上有无困惑...... 就是这样一个作风严谨的“铁人”,撑起了县中心医院骨科的一片蓝天。

  舍小忘我 不忘初心情系病患

  李光富原是恩施州中心医院骨I科副主任,自恩施州中心医院托管来凤县中心医院后,他随专家团队来到来凤县中心医院担任骨科主任,这一来就是三年。“我2014年初到来凤中心医院工作,当时因为高速公路还未开通,有时周末回恩施家里一趟往返需要七八个小时,为了不让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路途上,平时很少回家,好在爱人很理解和支持我,就是每次回家时都感觉儿子又长高了一截,儿子很优秀今年已经上初三了...”。“铁人”不是铁心肠,从李光富的眼中看到了他对家人的愧疚和不舍,但更多的却是对工作岗位的眷恋,对患者的关爱,对当初从医选择的坚定。

  用己之力,换汝安康,杏林春暖,一路布满芳香。李光富正如一位扎根边区杏林的使者,无私的播撒着健康的种子,默默地为边区民众奉献着青春年华,不忘初心,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