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 祝您健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

当前: 首页 > 新闻 > 医院要闻 > 正文

医院要闻 科室快报 业界资讯 媒体关注 光荣榜

穿白衣的“和平天使”

  • 2014-02-13
  • 铁强 侯丹丹
  • 恩施州中心医院
  • 字体


饶玉萍正在为阿国患者检查病情

饶玉萍与当地医院的医护人员交流

饶玉萍与同事们合影

  如果说著名的坦赞铁路是中非之间友谊的象征,那么,那支主要由湖北省医护人员组成的援助阿尔及利亚医疗队的队员们就是穿着白衣、代表祖国的“和平天使”。

  从湖北省派出第一支援助阿尔及利亚医疗队,至今已有51年个年头,累计派出了23批援外医疗队。在这条古老的丝绸之路上,一批又一批的“和平天使”们跨越了国界、民族、肤色和信仰,用大爱和真诚为阿尔及利亚人民送去了平安和健康,使中阿两国人民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

  恩施州中心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饶玉萍就是其中的一员。

  2012年,省卫生厅将组建第二十三批援阿医疗队前往阿国开展援外医疗工作,医院接到“选派一名眼科骨干医生参加援阿医疗队”的通知。眼科中心副主任医师饶玉萍主动向院部请缨:“在科室我也算‘老兵’一个了,业务方面能独当一面,加上孩子已读大学,家里也没什么负担,能心无旁骛的为阿国人民治病,也是对培养我的国家和人民的一种回报,我愿意去!”

  饶玉萍干脆、实在的话语掷地有声,却声声敲打着丈夫游云的心。游云是恩施市中心医院眼科主任,与妻子饶玉萍从事着同样工作,也正因此,他虽心有不舍,却选择了理解并默默支持妻子的决定。

  在经过8个月的集中培训后,2013年1月14日,饶玉萍与队友们一起坐上了飞往阿国的飞机,来到了阿国西北部的一座城市--提亚雷特省。因专业需要,饶玉萍一人被分到该省省级公立专科医院――蒂亚蕾眼科医院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援外医疗工作。

  这所医院是1952年由一座法国人的别墅改建而成。整个医院由三幢不同外观、不同色彩、高低错落,呈“品”字形的三层西方别墅式风格的建筑群组成,整体布局就像一座花园。医院有眼科医生4人,病床28张。但由于阿国实行的是全民免费医疗,除非是特别有钱的人,阿国大多数人民一般都会到这种公立医院看病,所以医生的工作量都比较大,有些患者为看病治疗往往还会等上很久的时间。

  独在异乡的饶玉萍丝毫没将自己当成“异客”,而是在语言不通、习俗不同、饮食不适的情况下积极主动的开展医疗服务工作。按照医院的安排,饶玉萍每周有两天门诊日,一天手术日,两天值班日。上门诊班时,为了多看几位病人,饶玉萍就戒了喝水,减少上厕所的次数,将自己“钉”在椅子上,从早到晚,一天能看80-90名患者,创下了该院日门诊患者最多的纪录;为了多做几台手术,饶玉萍总是和该院的医疗总监“讨价还价”,要求多安排手术,同时在确保手术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手术效率,平均每个手术日的手术量均保持在6台左右;值班日是24小时值班制,考虑到自己一人在阿国没有家人需要照顾,饶玉萍总是申请将自己的值班日安排在周末,最多时一个月上十个值班日,但她从无怨言。

  阿国的眼科科目不像国内分得细,每位医生除做好本职工作外,部分技师的工作也必须亲自动手,如验光、眼科B超、眼底的激光治疗等。而像白内障术前的角膜曲率、晶体度数的测量等等,都需要医生亲自操作。对此,饶玉萍不管再累再忙,总是一一认真完成。提起饶玉萍,不仅当地的医生,一些经她治疗的阿国患者也会为她的敬业精神和精湛医术所感动,称她为“中国好医生”。

  “当我穿上胸前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中国医疗队’标志的工作服时,我的一言一行代表的都是国家的形象和一个医者的责任。”饶玉萍始终不忘援阿工作的特殊意义,她在倾情服务患者的同时,也尽己所能开展了斜视手术、视网膜脱离外路复位手术等一些当地没有开展过的新业务,为阿国的患者带来了福音。

  当地一位20岁的女孩,因先天性斜视十分自卑,多次到医院就诊,希望能尽快进行手术治疗,但受到医院医疗条件的限制,当地医生无法开展此类手术。每次女孩和父亲来一次医院,就失望一次,痛哭一次。饶玉萍得知这一情况后,就积极协调将女孩的手术治疗排上日程,为她实施了手术。术后第二天,当女孩对着镜子看到自己眼位正位的样子,高兴的哭了起来,其父也一直拉着饶玉萍的手不停的用生涩的中文说着:“谢谢,谢谢!”

  2013年9月的一天深夜12时许,值班的饶玉萍接到急诊电话,一位严重眼伤病人急需救治。当饶玉萍赶到医院看到病人时也被吓了一跳。车祸使病人右眼的整个眼睑严重撕裂伤并完全向上掀起,同时还有角膜穿通伤、外伤性白内障和部分玻璃体疝出,情况十分危及,若不及时救治,病人很可能永远失去眼球和视力。饶玉萍迅速行动,有条不紊的为病人进行了眼睑清创缝合整复术,角膜清创缝合+白内障摘除+前段玻切术。在经过三个月的治疗恢复后,饶玉萍又为病人实施了人工晶体悬吊术。如今,病人受伤的眼睑外形得到恢复,眼球保住了,视力也得到很好的恢复。

  尽管阿国出于安全考虑,医疗队属重点保卫对象,外出必须通过手续繁琐的申报,并有警察跟随,饶玉萍基本只有“医院―宿舍”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模式;尽管阿国的饮食习惯与国内不同,且作息时间的不规律,本身就有胃病的饶玉萍,往往胃痛一发作就是一整晚,但第二天她依然会按时上班;尽管因为医院既成的规定或“斋月”等一些习俗影响,一开始在工作中被阿国的医护人员误解甚至责问,饶玉萍始终心系患者,将坚持为患者治疗放在首位。一年来,饶玉萍接诊的患者超过2000人次,开展了手术400余台次,而如此大的工作量几乎要当地2-3名医生才能完成。正因为饶玉萍对援外工作的这份执着与付出,2013年底,她被我国卫生部和驻阿大使馆联合表彰为“优秀援外工作者”。

  新春刚过,带着对丈夫和儿子的牵挂,对年迈多病的父母的不舍,饶玉萍又将再次启程,但却无悔:“无论患者是哪国人,还是什么肤色,他们渴求医治的眼神始终都是一样的。”

  “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是习近平主席对我国援外医疗工作者精神灵魂的最佳褒奖。饶玉萍也正是这样的一位和平使者和白衣天使。她将与全国援外工作者们一道,用自己的坚定信仰、忠诚信念和无私大爱在中阿两国的友谊史册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