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下午三点一刻,张女士(化名)躺在州中心医院的手术室,等待她的命运被裁决——如果她卵巢内的肿瘤是良性,皆大欢喜;如果是恶性,则需要进行化放疗的治疗,这对张女士以及她的家庭将无疑是个晴天霹雳。
可是,谁来判定张女士的未来呢?这时,很多人都不太熟悉的群体——病理科医生出场了,他们被称为医生的医生。
他们不会出现在手术室,却直接决定主刀医生下一步的手术方案。一台手术中,主刀医生甚至会连续七八次送出术中切除的组织标本给病理科的医生,请他们快速对标本性质作出诊断,以便确定最佳手术方案。
对于病人来说,他们就像说最后一句话的终审法官。
精良设备可信赖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对于很多肿瘤患者来说,他们的祸福常系于病理医生的一纸诊断书上,病理诊断被誉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客观准则。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州中心医院病理科的诊断技术和诊疗设备在我州一直处于领先水平。病理科主任曲延刚是2009年医院从外地引进的病理学科专业人才,曾任青岛市病理学会副主任委员,现任湖北省病理学会委员、治控中心常委、抗癌协会常委,也是州内及武陵山区病理专业技术权威。他介绍说,目前该院病理科已成为全州病理诊断及会诊中心,不仅人才济济,而且还拥有多台OLYMPUS高档显微镜、HMIAS-2000、EMAIL-200病理图文分析系统等全套现代尖端仪器设备。开展了常规病理诊断、手术中冰冻快速病理诊断、各种穿刺及脱落细胞学检查液基超薄细胞技术、免疫组化检测、各种特殊染色检测及HPV21型检测等业务,为临床诊断、肿瘤的诊治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也正是有了这些先进的设备,才保证了州中心医院病理科能准确无误地完成患者的病理诊断,也正是这样,近3年来,病理科开展的妇科宫颈癌筛查TCT及HPV21型检测项目已完成妇科检查3万多例,发现宫颈癌前病变3千多例,早期宫颈癌上千例,病人都得到了及时的治疗,将宫颈癌消灭在萌芽之中,保住了几千例妇女的子宫及生命。
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30分钟内作出判断
12月19日,一台妇科肿瘤手术正在州中心医院进行。手术室里,主刀医生打开病人腹腔后,取下部分肿瘤组织,早已守候在外的技术员火速将组织送到病理科。
病理科内,医生在显微镜的帮助下,速记标本表面特征,随后将标本送入零下20℃的冰冻切片机,制成厚度为4微米的切片,病理医生再次通过显微镜对切片内组织细胞进行鉴别,得出了最终的判断,并将结果送回手术室,供手术医生决定手术方案和肿瘤切除范围。
这个流程必须在30分钟内完成,因为病人是开着腹腔在等待结果。曲延刚介绍,遇到肿瘤巨大或者复杂的情况,一台手术会送七、八次组织标本到病理科,他们都会一一对照观察。这是个需要艰苦培训才能胜任的工作,一个病理医生起码要受近10年的专业培训,才有资质对肿瘤性质作出判断。据了解,曲延刚从业20余年,一年要看20多万张病理切片,迄今已累计看过了数百万张病理切片。
从人身上取下的组织标本,能否被迅速准确地判断出是正常组织还是病变组织,是良性病变还是恶性病变,这是人命关天的大事,要求病理医生必须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责任心。无论是把良性误判成恶性,或把恶性误诊为良性,都将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而作为疾病诊断的金标准,病理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肿瘤治疗中的权重越来越大。但病理医生成才周期长、工作风险大,而且始终在幕后工作,能否耐得住寂寞甘当绿叶,能否做到快速且准确诊断,正是对病理科医生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高低的重要检验标准。
一张优质病理切片需经过近40多道程序
12月21日上午,州中心医院病理科技术室内,在整齐摆放着患者组织标本的取材台边,病理技师正在全神贯注地操作着切片设备。大量传统的、精工细作的石蜡切片工作,是每一台肿瘤手术后都会进行的常规项目。
在科副主任王红莉面前的几大袋标本袋里装着几名病人的术后组织,正用甲醛浸泡着。每打开一个标本,王红莉都需要一一核对,是否和送检单上的备注一致。比对后,她还要对取出的组织进行拍照,贴标签。
每一天,病理医生必须亲自动手清理原始材料中的脏物,细致地取材后,经过全自动的脱水及浸蜡处理,再制作成包埋有人体组织的蜡块。然后由病理技术人员把组织切成厚度为4微米的切片,并贴附在玻璃片上,进行染色,最后才制作成人们通常所说的病理切片。
一张优质的病理切片,需要经过病理切片的固定、脱水、包埋等近40道程序。我们几乎很少准时下班,几乎都不知道什么叫做节假日,每天我们多工作几分钟,就有一个病人能及时确定病情,反之就会耽误他们的病情,所以我们不敢停下来。王红莉头也不抬地跟记者说。
技术,是赢得患者口碑的重要保证
病理诊断不只靠数据说话,还要凭医生多年的经验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今年11月,恩施市一名50岁的男性患者因腹壁发现3公分肿物,在州内某医院做了肿瘤切除术,当事医院诊断为横纹肌肉瘤(高度恶性肿瘤)。该患者于11月20日转诊到州中心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就诊,但是经过病理科的多次会诊后诊断为增生性肌炎(良性肿瘤),只是个炎症而已,患者由此避免了误治带来的伤害。
12月3日,黄女士因大腿上发现4公分的肿物在州内某医院做了肿瘤切除术,当事医院诊断为纤维肉瘤(高度恶性肿瘤)。听闻这个结果之后,黄女士转入州中心医院骨外一科准备做截肢手术。幸运的是,骨外一科为确保诊断准确,与病理科进行了会诊,会诊之后发现黄女士所谓的肿瘤只是结节性筋膜炎。当结果送到黄女士的手中时,黄女士一下子喜极而泣,泪如雨下,连声地感谢州中心医院的医生们保住了她的腿。
还有一名龙山的患者,实施肿瘤切除术之后被当地医院诊断为子宫平滑肌肉瘤(高度恶性肿瘤),告知其必须切除子宫、附件。患者转诊到州中心医院后,病理科的医生们重新进行了病理诊断,得出的结论却是平滑肌瘤。平滑肌瘤与平滑肌肉瘤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有着高度恶性与良性的巨大差别,如果误诊将导致的严重后果。
这种例子经常都在发生,患者的感谢声几乎天天都能听到。别看这只是小小的切片,却直接关系着患者生命健康。每一个病理诊断报告书都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命,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希望。做病理工作,必须要对生命充满敬畏,对每一位患者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曲延刚说。
就是这样,曲延刚和他的团队,似乎只知道一门心思工作,默默无闻,心无旁骛。然而,他们聪明智慧,思维灵动,志存高远,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