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 祝您健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

当前: 首页 > 新闻 > 科室快报 > 正文

医院要闻 科室快报 业界资讯 媒体关注 光荣榜

消化内科:【微创中的微创 直视下精准取石】州中心医院成功开展“ERCP+经口胆道子镜”技术

  • 2025-02-12
  • 字体

近日,孙先生出院时激动地说:“很神奇!不开刀、不打孔也不用打麻药,你们用超级微创技术就取出了胆结石!感谢州中心医院消化内科的医生!”孙先生口中的“超级微创技术”就是该院消内科团队开展的“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经口胆道子镜”联合诊疗技术。

孙先生因为常年胆部疼痛、全身皮肤、巩膜黄染辗转多家医院治疗,病情却始终得不到有效控制,于是来到州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求诊。

入院后,医生为其完善相关检查,发现肝功能谷丙转氨酶(757U/L),谷草转氨酶(812U/L)、总胆红素(251.7μmol/L)、直接胆红素(147.1μmol/L)指标异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发现,结石位于胆总管上段,上肝内外胆管及胆囊管扩张。

在详细评估病情后,消化内科主任贺建华和其团队考虑孙先生为梗阻性黄疸、胆总管结石、胆总管狭窄。经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决定采用 “ERCP+经口胆道子镜” 联合诊疗技术为其进行治疗。

术中,医生通过 ERCP 技术建立通路,再将经口胆道子镜通过十二指肠镜精准送入胆管内,在胆道子镜的清晰视野下,对胆总管、左右肝内胆管及胆囊进行了探查,准确找到了导致患者病痛的罪魁祸首——胆管结石及下段胆管狭窄。

随后,医生运用取石器械,成功取出一颗直径约1.2cm结石和数枚多发小结石,同时在胆道镜直视下对胆管狭窄段进行了精准活检。

整个手术用时45分钟左右,且无需麻醉,是在患者完全清醒的状态下进行的。

患者术后恢复很快。复查结果显示其肝功能、胆红素等指标明显下降,逐渐正常。对症治疗狭窄部位的炎性病症,困扰其许久的病痛也未再发作。

贺建华介绍,经口胆道镜是在ERCP引导下置入更小管径的超细内镜,直径仅2-3毫米,被称为“微创中的微创”,主要用于对胰胆管的内窥镜检查以及内窥镜手术,是诊断治疗胆道疾病的新技术,也是目前操作难度最大的内镜手术之一。

经口胆道镜的优点是不需要皮肤切口,对身体的损伤更小,它经人体上消化道(口-食管-胃-十二指肠)进入胆道,在直视下进行诊疗,取出结石更干净、快捷,且无需切除胆囊。

目前,经口胆道镜不仅能用于胰胆管疾病的诊断,还能进行液电碎石、引导支架植入、留置引流管、扩张狭窄部位、解除梗阻等治疗,还可对病变组织直视下活检,是处理各种复杂胰胆管疾病的“好帮手”。

恩施州中心医院消化内科是湖北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临床研究中心(北京)网络协同研究单位、国家消化疾病临床研究中心(上海)早期胃癌筛查研究中心协同单位、北京消化疾病中心恩施基地,也是湖北省消化内镜分会常委单位,恩施州消化内镜学会主委单位。医疗服务覆盖恩施州,辐射湘、渝、黔等周边地区,综合实力和服务水平享誉武陵山地区。

消化内科致力于对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防治研究,在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方面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是在消化道出血诊疗、消化性溃疡抗复发、胃肠肿瘤早期诊治、重症急性胰腺炎、难治性腹水的综合治疗等方面独具特色。

同时,不断拓宽内镜诊治范围,拥有多种电子内镜主机、超声内镜系统、消化内镜下诊治辅助设备先进完备,专业团队成长迅速。现已常规开展胃肠镜检查、放大内镜、染色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蓝激光成像技术BLI,消化道早癌内镜黏膜下切除术EMR、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食管胃底静脉曲内镜张治疗,十二指肠镜检查、ERCP等内镜技术,年均完成内镜检查和治疗3万余人次,达到省内同级医院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