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 祝您健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

当前: 首页 > 新闻 > 医院要闻 > 正文

医院要闻 科室快报 业界资讯 媒体关注 光荣榜

跨越亚平宁的医学求索||又一名“恩医人”的锡耶纳研修之旅

  • 2025-07-30
  • 字体

从恩施的清江水畔到意大利的阿诺河谷,从临床诊室的精益求精到国际舞台的学术对话,恩施州中心医院妇科主任助理、主治医师王波博士的三个月锡耶纳研修之旅,不仅是一次医学技艺的精进之旅,更是一场跨越山海的医学理念交融。作为医院 "人才兴院" 战略选派的优秀骨干,他带着对前沿医学的渴望奔赴世界古老教学医院,最终以临床、科研、交流的三重收获,为家乡医疗事业带回了亚平宁半岛的 "医学火种"。

在恩施州中心医院 "双一流" 研究型区域医疗中心的建设蓝图中,"国际化" 始终是关键词。多年来,医院坚持选派骨干赴海外顶尖机构研修, 2025 年院党委、院部更以规模化、常态化方式推进此项工作,王波成为了首批受益者之一。

"能站在锡耶纳大学教学医院的诊室里,背后是医院和科室的全力支持。" 王波口中的锡耶纳大学教学医院,是始建于 1090 年的世界古老医院之一,如今已成为集 "百年历史底蕴 + 现代医学实力" 于一体的医疗典范 —— 这里是达芬奇机器人的发源地,拥有欧洲顶尖的心脏移植中心,更以 "无政府拨款却能保持全球顶尖水平" 的市场化运营模式闻名。

2025 年 4 月,带着妇科临床的扎实积淀(此前已熟练掌握盆底功能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诊疗及宫腹腔镜技术),王波踏上了这片医学热土。初到锡耶纳,医院整洁的环境、人性化的布局管理便给了他深刻印象,不同颜色的指示标线清晰划分科室,日均接待 500人次的诊疗流程却井然有序;超过半数医护人员同时承担临床与教学任务,将患者需求与人才培养无缝衔接。

锡耶纳大学教学医院妇科的 "王牌",在于将传统诊疗与尖端技术完美结合。这里的腹腔镜及达芬奇机器人微创手术技术享誉欧洲,而王波的研修重点,正是跟随该领域权威 Martire 教授深耕临床技艺。

"Martire 教授的阴式辅助腹腔镜卵巢肿瘤切除术让我大开眼界。" 王波回忆,这种手术通过精准的解剖定位操作,将手术时间缩短近 30%,患者术后 24 小时即可下床活动,且腹部无明显瘢痕。三个月里,他全程参与 20 余台复杂手术,从术前方案讨论到术后康复评估,系统掌握了 "创伤最小化、康复最大化" 的欧洲微创理念。针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这一专长领域,他与导师深入探讨了 "超声特征与临床症状关联" 的诊疗新思路,填补了此前对欧洲诊疗标准认知的空白。

临床之外,科研的种子也在异国土壤中生根发芽。每天结束临床工作后,王波都会泡在医学院图书馆,依托丰富的文献资源更新知识体系。凭借博士阶段积累的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经验,他聚焦 "盆底器官脱垂的风险预测",将锡耶纳的临床数据与国内病例特征结合,三个月内完成 3 篇论著。其中一篇临床研究论著已被 JCR 1 区期刊(影响因子 10.1 分)接收,另外两篇也进入审稿阶段。更令人振奋的是,他研发的 "盆底器官脱垂康复指导软件" 成功获批著作专利,为后续临床转化奠定基础。

"研修不只是 ' 引进来 ',更要 ' 走出去 '。" 这是王波给自己定下的额外目标。作为锡耶纳研修项目的优秀学员代表,他受邀以《Siena Teaching Hospital Chronicles: A Fellowship Journey of Growth & Discovery》为题进行全院汇报,成为首位在此类场合分享的中国医生。

汇报中,他不仅系统介绍了锡耶纳的医疗体系(如 WHO 评估全球排名第二的意大利医疗政策、DRG 支付方式下的绩效考核体系),更用生动案例对比了中外诊疗差异:"他们的患者随访体系值得借鉴 —— 术后 1 周、1 月、3 月的分层随访,通过 APP 实时收集康复数据,大大降低了再入院率。" 而当他展示恩施州中心医院宫腹腔镜手术视频时,外国同行纷纷赞叹 "中国微创技术的精准度令人惊叹"。

交流之余,王波总不忘扮演 "恩施代言人" 的角色。他带的《恩施风物志》画册成了科室 "热门读物",向外国同事介绍 "硒都" 的生态优势时,他笑着说:"我们那里的患者术后喝富硒茶康复,或许能成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新方向。" 这种 "医学 + 文化" 的交流,让锡耶纳的医护人员对中国小城的医疗水平有了全新认知。

2025 年 7 月,带着满满收获,王波回到了恩施州中心医院金龙院区妇科。行李箱里,除了整理好的 20 万字临床笔记、30 份手术视频资料,更有对 "如何让国际经验落地恩施" 的深度思考。

"锡耶纳的绩效考核体系给了我启发 —— 他们将患者满意度、医疗质量与科室发展直接挂钩,这值得我们借鉴。" 目前,他正在整理研修资料,计划在科室开展 "微创技术提升月" 活动,把阴式辅助腹腔镜的操作技巧分享给同事;针对科研短板,他提出建立 "临床数据-科研转化" 绿色通道,像锡耶纳一样让 "每个病例都成为研究素材"。

作为医院 "人才兴院" 战略的又一成果,王波的研修收获并非个例。近年来,恩施州中心医院已累计选派多名骨干赴海外研修,他们带回的不仅是技术,更是国际化的诊疗思维。正如医院负责人所说:"我们派出去的是种子,盼回来的是一片森林。这些人才将成为推动 ' 双一流 ' 建设的生力军,让恩施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接轨国际的医疗服务。"

从亚平宁的研修室到清江之畔的手术室,王波的医学求索之路仍在继续。那些在锡耶纳学到的技术、理念与视野,终将化作手术刀上的精准、诊疗中的温度,在恩施的土地上绽放出更灿烂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