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恩施大峡谷风景区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大救援。一位77岁的台湾同胞卢先生在游览景区时突发急性胸痛,生命危在旦夕。关键时刻,恩施大峡谷风景区中心卫生院与州中心医院胸痛中心紧密协作,开启了一场跨越区域无缝衔接的生死救援,成功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9月7日,卢先生顺利出院。
事发当天,卢先生正沉浸在恩施大峡谷的壮美景色中。突然,胸部一阵剧痛袭来,伴随而来的还有呼吸困难和大汗淋漓。同行人员见状,心急如焚,迅速拨打了景区急救电话。
恩施大峡谷风景区中心卫生院接到急救指令后,立即启动急救应急预案,医护人员携带急救设备火速赶往现场。到达后,他们争分夺秒地为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凭借丰富的经验,初步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
面对如此危急的情况,卫生院医护人员迅速行动,为患者建立静脉通路,给予吸氧、心电监护、止痛、抗休克等基础急救措施,并喂服心梗一包药。经过一系列紧张而有序的救治,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与此同时,卫生院医护人员迅速将患者的心电图及症状信息发送给恩施州中心医院胸痛中心专家团队,开启远程会诊,为后续的精准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州中心医院胸痛中心专家团队接到信息后,第一时间展开病情分析研判。考虑到患者高龄,且合并急性前侧壁+右室心肌梗死,病情凶险万分,随时可能出现心脏骤停等严重并发症,“争分夺秒”成为救治核心。
时间就是生命!两院无缝衔接,迅速开通“景区-医院-急诊转运”绿色通道。与此同时,在州中心医院内科心血管病中心介入导管室内,该院胸痛中心介入团队迅即行动,为患者的到来紧锣密鼓地进行各项准备工作。120急救车风驰电掣般将患者送入介入导管室,一场与死神的赛跑进入了最关键的阶段。
介入导管室内,胸痛中心介入团队早已各就各位。术中造影进一步印证了病情的严峻性:患者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次全闭塞,血栓负荷严重,情况十分棘手。介入团队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沉着冷静地应对术中每一个挑战,迅速为患者实施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经过紧张而精细的手术操作,堵塞的冠状动脉被顺利开通,心肌供血得以恢复。
随着血管的疏通,患者胸痛症状明显缓解,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成功脱离生命危险。那一刻,导管室内紧张的气氛终于缓和下来,医护人员们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由于卢先生家属远在台湾,无法第一时间赶到恩施,从术后到家属赶来的四天时间里,该院内科心血管病中心的医护人员主动扛起了“临时家人”的责任,用专业和温情守护患者。
在医疗照护上,医护团队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时刻关注着患者的病情变化,精心调整治疗方案。医生们每天多次深入病房查房,细致评估恢复情况,向卢先生耐心解释病情进展、治疗效果,一次次鼓励他:“您恢复得很顺利,再坚持几天,很快就能越来越好!”。
在生活照料上,护士定时为他翻身、拍背,协助他进行康复训练,并时刻关注他的情绪,主动沟通帮他驱散术后焦虑,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卢先生的身体恢复得十分顺利,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
第四天,卢先生的女儿赶到恩施。当她走进病房,看到父亲精神状态良好,不再是电话里担忧的模样时,悬了多日的心终于落地,眼眶瞬间湿润。他们对医院的医护人员竖起了大拇指,“谢谢你们!要是没有你们这么用心照顾,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太感谢了!”
9月7日,即将康复出院的卢先生和女儿将写有“妙手仁心 杏林典范”的锦旗送到该院院务委员、内科心血管病中心主任雷玉华及医护人员手中。
雷玉华表示,此次高龄高危心梗患者的成功救治,并非单一环节的偶然胜利,而是恩施大峡谷风景区应急体系与恩施州“胸痛中心全州模式”无缝对接、高效联动的集中体现,从景区突发事件响应到多医疗单位协同救治,每一环的紧密衔接,共同铸就了一条畅通无阻的 “生命高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