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 祝您健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

当前: 首页 > 新闻 > 医院要闻 > 正文

医院要闻 科室快报 业界资讯 媒体关注 光荣榜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健康习惯&早筛早防&精准干预!照着做,就是对大脑健康的有力守护!

  • 2025-09-25
  • 字体

阿尔茨海默病,就像大脑里的 “隐形破坏者”,悄然起病,病程缓慢却不可逆,并随着病情发展,一步步侵蚀着患者的认知与行为能力,使患者逐渐丧失独立生活能力,正逐渐成为全球老龄化社会面临的严峻挑战。

为提升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每年的9月被确定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9月21日被确定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第32个“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的主题是“早防早治,守护认知”。

在“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来临之际,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团队通过举办系列科普宣教活动,以温暖的陪伴分享阿尔茨海默病日健康知识、开展义诊服务,医患携手共筑坚实防线。健康课堂:阿尔兹海默病是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隐匿起病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也被称为老年痴呆症,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显现的神经系统疾病。

简单来说,它会逐渐剥夺患者的记忆、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患者可能会忘记家人的名字、不认识回家的路,甚至无法完成日常的穿衣、吃饭等简单动作。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约有1000万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面对这一现状,我们应该提高对疾病的重视,加强对阿尔兹海默病的预防与早期的干预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同时也力所能及地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支持和帮助。

早期十大警示信号

助力早期识别

①记忆力减退影响日常生活,尤其是近期记忆下降

②计划或解决问题出现困难

③完成熟悉任务时感到吃力

④对时间、地点产生混淆

⑤理解视觉图像和空间关系存在障碍

⑥语言表达受阻,词汇减少

⑦物品错放且无法找回

⑧判断力明显下降

⑨退出社交及职业活动

⑩情绪与人格改变,如多疑、抑郁等

科学预防“三要点”

早筛早防是关键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坚持地中海饮食,多摄入蔬果、全谷和鱼类,积极参与社交与认知训练(如阅读、棋类、魔方等),保障7—8小时优质睡眠。

【做好慢病管理】控制血压、血糖与胆固醇,保持体重,戒烟限酒,定期检查听力,关注情绪健康,防范抑郁。

【早筛查与实用工具】建议5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认知评估,有家族史者应从40岁开始筛查;为风险人群配备防走失设备(如黄手环),一旦出现早期症状,应尽早就诊神经内科、老年病科或记忆门诊。

神经内科专家提醒,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疾病,早发现、早干预是延缓疾病进展的关键。

为提高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认识,推动早防早治,9月16日恩施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专题科普讲座科在该科住院病区举行。

该科主任刘群会告诉向老年朋友们,阿尔茨海默病并非不可干预,“早防早治”是应对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他强调,“记忆是人生的宝贵财富,记忆力下降不是正常衰老,应引起警惕并及时干预”。

博士杨园结合临床实例,用通俗语言讲解了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表现、防治方法及照护技巧,让大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阿尔茨海默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现场还设置互动环节,该科医护人员为大家免费测量血压、血糖,发放防治知识手册,还为有走失风险老人赠送“防走失黄手环”安全用具及益智魔方等健脑玩具。

9月18日上午,刘群会带队赴利川市文斗乡开展义诊,吸引大量居民参与。

医疗团队提供慢病咨询和认知评估(如MMSE量表),帮助当地群众了解自身认知状况,并给予个性化建议。对高风险人群现场建册跟踪,发放宣传材料近100份,切实传递了“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理念,将科普知识与便民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恩施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始终关注阿尔茨海默病的早防早治,全力推进“预防-筛查-干预”的全流程服务体系的构建,用科学的力量和温暖的陪伴,共同筑起一道抵御阿尔茨海默病的坚固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