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 祝您健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

当前: 首页 > 新闻 > 医院要闻 > 正文

医院要闻 科室快报 业界资讯 媒体关注 光荣榜

湖北省优秀“爱心妈妈”张永芳:以心灵点亮心灵 用专业守护童年

  • 2025-11-26
  • 王玉蓉
  • 字体

11月24日,由省妇联主办的2025年 “爱心妈妈” 工作展示暨 “荆楚最美家庭” 发布活动在武汉举行。恩施州中心医院儿童保健·康复·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张永芳凭借多年来对留守困境儿童的无私关爱与专业帮扶,获评“2025年省级优秀‘爱心妈妈’”,并作为典型代表在现场分享爱心事迹,受到省委副书记诸葛宇杰的亲切接见与高度肯定。

有着多年儿童保健与儿童心理健康临床经验的张永芳深知,许多心理患儿的内心世界如同紧闭的贝壳,唯有耐心与理解,才能让其渐渐敞开。

14岁的小玲因严重心理问题辍学两年,生活无法自理,情绪封闭。张永芳没有急于询问病情,而是轻轻蹲下,为她整理凌乱的头发,柔声说到“你已经很努力,可能没有达到你的要求,并不是你不好,只是你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一句理解的话,让小玲瞬间泪如雨下,终于开口倾诉内心的痛苦。张医生不仅定期与小玲沟通,帮助她发现自身优点、重建自信,还主动与家长沟通,指导他们营造安全、温暖的家庭环境。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小玲逐渐走出阴霾,重拾学业,如今已步入高中校园,开启了崭新的人生。

10岁的小浩因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对抗等问题困扰。张永芳总能从他身上发现闪光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她悄悄指导小浩的母亲学习如何与孩子建立信任、赢得尊重。渐渐地,小浩的情绪和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他甚至把“看张医生”当作最开心的事,因为“只有张医生最懂他”。

作为医院首批获得儿童心理治疗师资质的医生,张永芳始终坚持以专业的方法,陪伴孩子走出心理的泥沼。

小航是一名沉默不语的孩子,张永芳为他制定了系统的沙盘治疗方案。第一次治疗,小航在沙盘前站了二十分钟,张永芳就静静陪伴,用目光传递“我等你”的温暖。当他终于颤抖着放入第一个小房子,张永芳敏锐地捕捉到他眼中的光芒。三个月后,沙盘中渐渐出现了树木、动物和微笑的太阳,小航也开始用语言回应,轻声说出两年来的第一句:“谢谢张妈妈。”

13岁的小雨生长于困境家庭,母亲有精神病史,父亲酗酒,她常年随祖辈生活,饱受温饱与疾病的困扰。张医生和同事们轮流为她准备营养餐食,送去衣物与书包,并持续进行心理疏导。渐渐地,小雨从怯生生到主动牵起张医生的手,亲切地喊出“张妈妈”。张医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的医学精神。

张永芳的办公室里,珍藏着一个特殊的盒子,里面装满了孩子们送的礼物:苹果、画作、手工、信件……她说:“这不是普通的礼物,而是一个个重新绽放的生命。”

为推动儿童心理健康事业发展,她牵头成立了武陵山区首个儿童精神心理病房。在这里,她既是医生,也是“妈妈”。自闭症患儿明明初来时终日蜷缩在角落,张永芳发现他对敲击声敏感,便坚持用敲击与他交流,并带动医护人员和家长共同参与。三个月后,明明第一次跟着琴声哼唱,那一刻,所有在场的人都热泪盈眶。

张永芳的爱心也延伸至每一个家庭。小凯因父母离异变得孤僻,她不仅为孩子做心理疏导,还专门指导其父亲学习沟通与表达情感。曾经认为“男人不会带孩子”的父亲,在张医生的耐心引导下,逐渐学会如何关爱儿子。半年后,小凯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又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因为爸爸学会了爱我。”

作为恩施州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专家库成员,张永芳带领团队深入山区学校,为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她的手机成为24小时公益热线,成为无数家庭的“心灵急救站”;她参与的“暖心心理坊”通过短视频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累计帮助超10万人次。

更令人感动的是,爱的力量正在延续。曾经患有严重社交恐惧症的少女小雅,如今已成为一名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她在信中写道:“张妈妈,您告诉我,痛苦的经历可以转化为帮助他人的力量。现在,我也要成为像您一样的人。”

在张永芳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医护人员加入“爱心妈妈”队伍。她们建立“警社医”联动机制,推动专业心理服务进社区;通过结对帮扶,已让300多名心理困境儿童重展笑颜。

十九年来,张永芳以专业知识为舟,以母性温情为桨,渡孩子于心灵的暗流,引家庭于希望的彼岸。她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星星,我们的责任不是改变他们,而是帮助他们发出属于自己的光芒。”

张永芳的获奖与分享,不仅展现了恩施州爱心帮扶工作的扎实成效,更彰显了医务工作者在社会公益事业中的责任与担当,为全省 “爱心妈妈” 关爱行动注入了新的温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