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个小时,终于捡回一条命!”4月25日,州中心医院急诊重症病房的医护人员为患者小敏(化名)取下ECMO插管,重获新生的小敏露出久违的笑容。这是我州首例州县两级医疗机构联动跨区域协作运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肺”)技术,并成功挽救患者性命。
4月19日,18岁的小敏因反复晕厥2次、腹痛1小时被120救护车紧急转送到利川市人民医院心内科,被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入住利川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一个半小时内,患者病情仍不断恶化,曾5次出现心脏骤停。该院6名医护人员排队持续心肺复苏,一次一次将患者从“鬼门关”拉回来。
到4月20日上午,小敏生命体征仍极不稳定,该院向州中心医院提出会诊申请,医院委派内科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向家培、重症专家李德忠前往利川市人民医院现场指导。经专家组评估,小敏所患的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中最危急的一种,罕见且死亡率高达80%,结合小敏病情凶险的情况,决定为她实行ECMO治疗。
4月20日下午,由中南医院教授庞卓严教授和州中心医院西医部急诊中心主任李德忠带领的医疗小组带着ECMO再次火速赶到利川。当天20:00置管,约30分钟后成功上机,经过10余名医护人员连续工作9个小时,小敏的平均动脉压方逐渐稳定在70mmHg及以上,室性心动过速变为窦性心律,四肢变温暖。
4月21日14:00时,有着成功转运ECMO患者经验的州中心医院120急救中心团队,肩负起将小敏转运到州中心医院救治的任务。转运途中,他们克服此类患者病情变化急、配置设备多等难点,密切监测患者病情,终于将患者平安送至州中心医院EICU(急诊重症病房)。
州中心医院领导高度重视,迅速成立由院领导担任总指挥,由急诊中心、内科心血管病中心、心胸外科、呼吸科、麻醉科、超声影像科、输血科主任组成的MDT(多学科会诊)医疗小组。先后两次组织专家组进行现场讨论,并制定治疗方案。同时,为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李德忠ECMO团队24小时值守在患者床边,精心治疗和护理。经过90个小时救治,小敏开始恢复意识,病情逐步好转。
“24号一早我们发现她能睁开眼了,我们就尝试和她交流,问她想不想听歌,希望通过音乐疗法给她更多心理上的支持。她轻轻点了点头。那一刻,我们都是热泪盈眶的,觉得通过自己的职业挽救一个生命,一个家庭。那种自豪感无法形容。”急诊ICU护士长胡承莲回忆说。
4月25日,经过该院ECMO专家团队研判,小敏生命体征平稳,符合撤机标准,小敏顺利脱机。
“ECMO应用于急性循环衰竭及急性呼吸衰竭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和治疗,可暂时代替人体的心脏和肺功能,为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和循环功能维持生命,为抢救治疗原发病赢得宝贵时间,堪称救命神器”。李德忠介绍,2020年2月26日,天津支援恩施州医疗专家组在州中心医院医疗团队配合下,首次对一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实施ECMO治疗。2021年8月1日,该院又成功为一59岁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ECMO技术抢救。
ECMO是目前针对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最核心的支持手段,也誉称为重症患者的“救命神器”,对实施团队的专业技术和协作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本次我州医疗机构首次跨区域协作,标志着我州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实现了一次里程碑式的跨越。这一技术前移并进一步下沉到基层,将挽救更多急危重症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