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 祝您健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

当前: 首页 > 新闻 > 医院要闻 > 正文

医院要闻 科室快报 业界资讯 媒体关注 光荣榜

【医者心语】追光者

  • 2021-09-03
  • 张倩
  • 恩施州中心医院
  • 字体

  有人说,医院是人间最脆弱的地方,它能让人目睹最深不见底的绝望,也能让人体验极致蓬勃的善良。我不知道这句话是不是准确,我只知道,每当抢救垂危病患的时候,他们看我的眼神,仿佛在追一道光。

  第一次见到潘阿姨,是在2020年末。

  她因为头痛了好几个月,吃不好睡不好,精神萎靡,衣着也有些邋遢。她不太爱说话,很多时候只是看着我温和而木讷地微笑。随着治疗有条不紊的进行,她的头疼缓解了,木讷的笑容里渐渐也多出了几分欢喜。

  转眼到了腊月,患者们都回家过年了,病房渐渐变得空旷。腊月二十八那天,她主动找到了我,第一次和我说起她家里的事情:“张医生,我过年就不回家了,我爱人高位截瘫十几年了,这么多年一直是我在照顾着,我这次来看病他是不知道的,你看我这个样子,回家被他看到了要担心的,也给家里人添负担,只好辛苦你们了。”我终于知道了她永远看起来心事重重的原因,也由衷心疼她这么多年来的辛苦与隐忍,拉起她的手说:“没关系,我初一值班,来陪你过年!”官网图.jpg

  大年初一一大早,我们就拿着主任、护士长准备好的春节礼物来到了她的床前。她破天荒地换了一身新衣服,粉色的绒线衣,粉色的帽子、拖鞋,表情局促可爱,看起来就像动画片里的人物。我们互相祝福着新年,贴着窗花,拉着家常,气氛热闹而喜庆,就像风雪没吹过,病魔没来过。

  潘阿姨好转出院之后不久给我发来了一条消息:“感谢你们精湛的医术,我出院后水滴筹里还剩一些钱,如果有需要的人,我想把它捐出去”。上善若水,润泽万物,如果生命是一条河,即将干涸的时候,也想要滋润身边的小溪吧!

  记得刚做医生没多久,收治了一个三十五岁的消化道大出血女患者。当时的情况非常严重,乳腺癌已经折磨了她三年,脑转移、肝转移、骨转移,伴随着消化道溃疡出血的出现,她的生命,已经奄奄一息······。但她是那么的坚强,每天靠吗啡减轻疼痛,靠静脉营养维持生命,却从未说过一句“想要放弃”。她一次一次求我说:“张医生,让我化疗吧,我能承受得住。”可是,她这样一个刚刚发生消化道大出血,而且做过心脏换瓣手术的晚期肿瘤患者,那孱弱的身躯,又怎么抵抗得了对于她来说无异于摧枯拉朽般的副反应。

  我们科室讨论之后,放弃了对她化疗的想法。我遗憾地告诉她结果,她的眼泪,从那苍白却仍旧秀美的脸上无声的滑落,“我的儿子才11岁,我好想看他长大,我活得再痛苦都没有关系,我要看他长大......”。

  当年的我,不能理解她为什么要那么痛苦而狼狈的活着。直到我自己做了妈妈,才明白,作为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会有那么多那么多的放心不下,静静看着他睡着,就有能填满心房的幸福。他眸中一瞬,寥寥几眼就抵山河万色。对于很多人来说,活着,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了。

  当代医学还不能治愈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疾病,医生只能帮助病友们减轻痛苦或延长生命。虽然很残酷,但却是人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许久以来,我们尽着绵薄之力搀扶了病友们一把,而他们也在这一程又一程的旅途上教给了我们很多道理。比如,被生活伤害,却依旧热爱生活。

  做医生,有救人一命的喜悦,也有无能为力的悲伤。相信很多医生都被问过这样一个问题:许多的生命在眼前逝去,对于死亡应该已经麻木了吧。我想我们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每一位医生看起来的淡然,只是在反省与思考——下一个病例,下一个患者,我们要做到更好!这一刻的悲伤,已然成为自己不断修炼济世本领的动力。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真正的医者,其实一直都是胸怀苍生,远比其他职业者更敬畏生命。

  如果医学是信仰,是光,那我们,就要做好新时代的追光者,也努力成为,患者眼里的那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