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是今年入伏时间,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到来了!按照中医“驱寒固本,冬病夏治”的说法,三伏天是一年之中补充人体阳气的最佳时节。
今年的三伏天长达40天,州民族医院(州中心医院中医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三伏贴”)的活动也如期而至。这已是该院连续开展此项活动的第18个年头了,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已累计有上万名患者受益。
上午8点,在该院二楼的门诊大厅内,已排满了前来敷贴“三伏贴”的市民。市民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有序排队领取号牌,专家询问病情,并根据每个人不同的身体情况画定穴位,再敷贴上调制的不同药效的膏药。
肺病糖尿病科是最早开展“冬病夏治”的科室之一。该科调制的“三伏贴”主要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过敏 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也适用于怕冷、怕风、平素易感冒或冬季反复感冒的虚寒体质的患者。
很多市民已是连续多年到该科进行穴位敷贴的“老朋友”了。彭先生是一位有多年支气管、哮喘病史的患者,今年是他第6年坚持敷贴:“在没有贴三伏贴之前,我的支气管和哮喘都很严重。这几年,我坚持按时敷贴。现在抵抗力强多了,也不容易感冒,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在中医部儿科,该科结合小儿“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为和冷暖不知自调的实际情况,通过改良配方与剂量,开展了专门针对儿童的“儿童三伏贴”,适用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患儿。不少家长反应:孩子秋冬季节特别容易感冒,“三伏贴”不打针不吃药就能治病、防病,让孩子从根本上增强抵抗力,体质也逐渐变好了。
脾胃病科和妇产科都是今年首次开展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的专科。脾胃病科自行研制“脾胃病科三伏贴1-3号方”,分别针对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慢性肝病患者的不同体质、病情,四诊合参,为患者选用最适合的配方;妇产科结合女性素来体质虚寒的特征,专门为女子肾阳不足、体质虚寒,下腹胀痛、白带多、痛经、月经失调、不孕等患者调制膏药,也吸引不少女性市民来前敷贴。
专家提醒:“三防三多”平安渡夏
“三防”:
一防高温。伏天里炎热高温,如果防暑降温措施运用不科学,很容易损伤人体内的阳气。比如不少年轻人喜欢吃冷饮来解暑,或者长时间吹空调,从而导致体内寒气增加,诱发疾患。
二防伤胃。很多人入伏之后喜欢喝凉茶类的饮料,对于脾胃本就虚寒的人来说,喝太多凉茶就是“雪上加霜”。
三防伤肠。炎炎夏日,外出活动容易大汗淋漓,体内水分流失很快,使得便秘容易发作或加重。
“三多”:
一要多补水。人每天需要饮用的水在1200毫升到1500毫升,很多人也注意到出汗多的伏天更应该多补水,但不宜一次性大量饮水。
二要多晒背和腿。适度晒太阳有助促进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促进骨骼正常钙化。
三要多吃点健脾利湿的食物。三伏天天气闷热,在多雨时身体很容易受湿邪影响,导致身体湿气重。《黄帝内经》中说“湿气通于脾”,所以,这一时期要加强对脾胃的养护,健脾祛湿。最简单的办法便是食疗,比如芡实莲子薏仁汤等。
专家还提醒:冬病夏治有其特有的适用人群,且治疗过程中患者会有一些特有的感觉和症状表现,所以治疗前一定要由专业的中医辨识体质、病情,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辨证选穴,找准穴位进行敷贴。因此不建议自行从网络上购买后自己贴,还是要到正规医院进行贴敷。
若当日因故不能来的病友,可延迟1-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