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 祝您健康!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新闻

当前: 首页 > 新闻 > 医院要闻 > 正文

医院要闻 科室快报 业界资讯 媒体关注 光荣榜

陪着叔叔收“垃圾”

  • 2019-11-12
  • 侯丹丹
  • 恩施州中心医院
  • 字体

  11月5日,在州中心医院,一对特别的“叔侄”正穿梭于该院每一层楼收集垃圾。这“叔侄”并没有血缘关系,一个物业公司人员许叔,一个是该院结直肠肛门外科的护士,这“垃圾”也不是日常生活垃圾,而是医疗垃圾。

  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混搭”?这正是源于今年10月发生该院的一场“针刺事件”,也是事件发生后该院医护人员结合当前“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敢于正视问题,以刮骨疗伤之勇,思职责缺失之过,以换位思考之心,促自我革新之实。

  10月的一天,物业公司专门负责收集医疗垃圾的许叔在该院24楼收医疗垃圾时,被一支没有按要求规范处置的静脉留置针刺伤了手。

  “‘针刺事件’的发生,让许叔陷入被感染的风险,我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院感管理无小事,这件事暴露出细节管理和制度落实上还存在瑕疵,更反映出极个别护理人员职业精神的欠缺。”该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护士长陈元杏在事件发生第一时间认真剖析原因。

  陈元杏一面迅速排查当天科室住院患者注射、当值人员情况,排除了许叔被传染性疾病感染的风险,一面暗暗规划了一系列“刮骨疗伤”之举。

  在发起全科护理人员大讨论,针对职业暴露及医疗废物分类相关知识再学习,开展院感安全知识考试等一系列充电式学习和过关式考核的常规动作后,陈元杏结合当前“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悄然在科室拉开了一场以“将心比心、品味不易”为主题的体验活动。

  该科17名护理人员利用休息时间轮流陪同物业许叔到全院各科收集医疗垃圾。从每天上午11时开展,“叔侄”俩要爬完34层楼梯,步行1万余步,收集70多个医疗垃圾箱4000余斤垃圾。

  一起走、一起收、一起整理医疗垃圾的亲身经历,使该科护理人员深深体会到医疗垃圾收集工作及从业人员的不易。

  “看着他后背全湿,眼角的皱纹,想到他又会是谁的父亲?为了不让家人担心,被针刺伤的事情百分之百是不会告诉他们的”,“他说他一个月只休息半天,我以为我听错了”,“在我几次试图帮许叔捡起医疗垃圾时,他生怕我被利器所伤,总抢在我的前面。”护士李鑫、胡佳、谭晓芳在体验感受中这样写道。

  不仅如此,亲身体验更让她们深入了解到医疗垃圾收集的全面流程和环节,从中检视自身工作态度和工作环节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进一步优化前期医疗垃圾的分类及处置工作和改进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具有推进作用。

  于是有了“将针刺作内容纳入新进人员、实习生、培训生岗前培训课程”“处置间的钥匙单独放置,扎带和识别牌放处置间,方便拿取”等工作建议,也有了“生活不易,珍惜当下,规范职业道德,爱护自己生命的同时,请以同样的方式爱护别人的生命”、“有时候因为你的一个不小心,可能会伤害他人甚至毁了别人的一生”的深刻感悟。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医务人员患血源性传染病80-90%是由针刺所致,被刺伤的医务人员中护士占80%。医疗废物处置相关工作人员因此受伤的比例也不在少数。

  “据美国疾病防控中心分析得出,针刺发伤发生时一般只需 0.004ML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乙肝,因此我们的工作就是要竭尽全力将这极其微少的几率扼杀在萌芽状态。结直肠肛门外科的体验式活动更能从责任认知和情感认同方面巧治院感管理的细节问题,值得在全院推广。”该院院感办主任蒲道静介绍。

  近20天的“体验”活动已接近尾声,“叔侄”俩依然每天拖着标有“医疗垃圾”特殊标识的黄色大箱,行走于院内,行走在通往院感 “零伤害”目标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