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至20日,由北京鸿远慈善基金会主办,中国急诊外科联盟与急诊专科医联体支持的“2025年中国急诊医联体能力提升项目暨恩施州急诊医学会学术年会”在恩施州城成功举办。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实践,本次会议以“同质、共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吸引了全国急诊医学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前沿进展与实践经验。
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主席于学忠教授线上参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会长赵晓东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候任会长朱华栋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李树生教授,恩施州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琚兆清等专家教授出席会议,恩施州中心医院院长陈洪波主持活动开幕式。
琚兆清在致辞中指出,急诊医学是守护生命的第一线,恩施州高度重视急诊学科发展,州中心医院急诊中心今年成功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即是明证。她期望本地同仁以会议为契机,精进专业,为健康恩施、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于学忠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心肺复苏规范化与急诊危重患者镇痛镇静管理的重要性,指出亟需通过标准化培训提升救治能力。赵晓东教授表示,未来计划每年在恩施落地1-2个项目,分享急救经验与技术,提升当地应对地域特色紧急救治的能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李树生教授则呼吁保持急诊科整体性诊疗特色,强化自我建设能力,避免边缘化。
会议期间,围绕急诊医学核心议题,设置了心肺复苏规范化培训、扶危济急镇痛镇静规范化培训、急诊休克诊疗培训、急诊科主任论坛四项高水平专题培训。
在心肺复苏规范化培训环节,聚焦技术革新与临床实践,多位专家就高压氧应用、电风暴处理、复苏中心建设、基于生理参数的复苏决策、特殊姿势CPR、ECMO支持下的机械通气、高效ECPR策略及EIT技术临床应用等前沿热点进行了深入分享与交流。
扶危济急镇痛镇静规范化培训环节中,专家们系统讲解了急诊镇痛镇静概论、药物选择、创伤患者舒适化管理、急诊创伤疼痛管理共识以及急诊镇静新进展。李树生教授在总结中指出,急诊镇痛镇静已进入关注个体化应激反应的3.0时代,应重视用药选择与简化评估,避免过度依赖深度镇静的误区。
急诊休克诊疗培训中,专家们从血管内皮保护、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的大循环与微循环平衡、改善内皮通透性新策略以及区域性调研数据等角度,深入研讨了休克诊疗的优化路径。赵晓东教授总结强调,提升休克救治效果需关注早期微循环和内皮变化,实施多维度早期干预,并计划利用人工智能整合院前至ICU全流程指标,优化质控。
在急诊科主任论坛,与会专家论坛围绕科室架构优化、人才梯队建设、急诊流程改进、科研思路挖掘等核心议题展开。专家们分享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强调科学的科室管理和高素质人才是急诊学科发展的基石。多位主任就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困惑与未来规划进行了热烈讨论。
论坛尾声,恩施州中心医院急诊中心主任李德忠教授回顾了在国家及省级专家持续帮扶下,恩施州急诊医学实现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历程。本次会议将四项核心培训项目落地恩施,是对当地急诊工作的肯定与鞭策。
赵晓东教授在总结中感谢了克服困难参会的专家同道及各方对急诊事业的支持。他表示,急诊专科医联体将持续深化协作,在国家政策指引下,为提升全国急诊医疗服务水平、构建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助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专业力量。
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为全国急诊医学工作者搭建了高效的学习交流平台,有效提升了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临床实践能力,对推动我国急诊医疗服务同质化、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